最近,巴菲特开始减持比亚迪股票。据港交所网站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8月24日出售133万股比亚迪H股。这是其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股票。有关专业人士判断,下一步其还会继续减持。如何看待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股票?它又给我们传递出了什么信息?第一,比亚迪股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按照巴菲特这些投资界大佬以往“不赚取最后一个铜板”的做法,比亚迪股票还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或许这个空间还不小,但作为一个持有大量股票、而且已经大赚特赚30多倍的人,必须在继续上涨的过程中抛售。回想当初,巴菲特投资中石油也是这样操作的。2003年起1.4港币价格买入中石油,2007年5月中石油高歌猛进的时候,他开始套现离场,当时价格为13港币左右,后来曾达到19港币左右。第二,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开始进入泡沫期。现在,各种力量纷纷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销量增长很快,但是总体上看,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当然,这种泡沫期还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这期间大家会看到市场继续“繁荣”。那么,泡沫会破灭吗?当然,是泡沫就会破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当下,我提出来有点儿不合时宜,而且确实也为时过早。但作为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人就不一样,他必须先人一步,在别人没有进场的时候进场,在别人开始大规模进场的时候考虑退出。不然,他的这些股票谁来接盘呢?在我看来,目前以纯电驱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其主要问题是产业链太长,从上游的电池原材料,到下游的电池回收利用,主机厂不全面把控就赚不到钱,而要全面把控的话,能力又有限,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出问题,这个难度太大了!比如,许多主机厂大佬最近抱怨电池价格太高,在给电池企业打工。而电池企业大佬又说,是材料上涨过快,在给矿主打工。据说,过去一年,电池用的碳酸锂材料上涨了十倍。其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销量大增,导致电池需求大增所致。按照以往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销量大增,成本应该快速下降,但现在是销量增长,成本却在大幅上升。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电池用的这些材料的矿产地不少在国外,这又不是主机厂大佬通过呼吁一下就能解决的。又比如,电池的污染问题。现在大家接收到的信息是,电池可以梯次利用,但是我接收到的信息是,还没有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前几年参加一个论坛,一位汽车大市的副市长告诉我,他请教过几十位专家,包括很多院士,对电池的污染最终怎么解决,他没有听到过令他信服的答案。最近在这方面是不是有突破性进展,我没有听到,可能是孤陋寡闻。这些问题,都将随着纯电动汽车销量大规模增长逐步显现出来。我以为,纯电动汽车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条路径,一是可以缓解我们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二是可以实现“换道超车”,这一点现在已显现出来了。但是,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家届时汽车保有量达到4至5亿辆,全部或绝大部分都靠纯电驱动,这显然不可行。所以,应该采取多种燃料驱动方式,比如混合动力、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甲醇等等,这可能是相对比较现实、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作者孙勇为著名汽车评论家、知名汽车营销专家、“老孙论车”微信公众号创始人,现任中德诺浩汽车教育研究院院长,拥有十二年汽车媒体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所属经济参考报汽车周刊编辑部主任、人民日报旗下中国汽车报副总编辑;十一年汽车企业工作经历,曾任奇瑞汽车经管会成员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南京菲亚特副总经理兼商务部总经理、国机汽车(中进汽贸)董事兼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