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在大街小巷随处穿梭到如今鲜有问津,逐渐被遗忘,现代起亚代表的韩系车在中国市场正在走上没落之路。
虽然全球市场仍保持在800万辆级别,但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已经残喘多年。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分别以116万辆和61.6万辆销量成功占领近8.5%乘用车市场份额的韩系车,2017年以来,连续遭遇滑铁卢,2019年,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以惨淡的71.6万辆和28.99万辆收场,韩系车的市占率也相应降至4.7%,与四年前相比几近腰斩。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下降幅度,远远高于全球表现。2019年,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依然以719万辆位列全球第五。
中国市场遭受重创的现代起亚,相继关闭北京现代的第一工厂、东风悦达起亚一工厂。为了东山再起,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市场启用前所未有的本土职业经理人计划,这些举措能能改变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命运?
笔者认为:如果不是韩国现代的主要管理层从根本上改变,用心与中国用户沟通,靠安排几位职业经理人来救市,离东山再起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如今,时间窗口已经越来越紧迫了。
韩系被自主品牌崛起替代
从数据上看,韩系车处于每况愈下的境地。2019年,东风悦达起亚全系车型销量28.99万辆,创了近几年新低。
韩系车断崖式下滑的最直接原因是市场被抢占。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发力很快,吉利、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抢占的正是韩系车的市场份额。
自主品牌之所以迅速蚕食韩系车的市场份额,一是近年来自主品牌本身在产品上的集体向上,吉利3.0、4.0时代产品产品力的提升,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平台推出的系列最新产品等;长城汽车WEY品牌的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自主品牌再上一层楼。可以说,近年来,自主品牌从外形到产品品质到内饰智能化等,纷纷上了一个台阶,产品力和竞争力同步提升,这也使得处于合资末端的韩系、法系以及小众品牌等受到很大的压力,越来越没有生存的空间。
第二,当然,韩系车的溃败,关键还在于其自身的原因,产品定位低端,越来越没有存在的价值。
韩国车在国内市场的定位,一直处于合资产品最末端。处于德系、日系之下,自主品牌升级,正好升到韩系的定位,与自主品牌定位重叠的韩系车,市场份额当然是此消彼长。
实际上,近年来,行业正在进行一轮洗牌,法系代表的PSA败走中国、日系低端产品铃木早就撤离,而一些边缘品牌也纷纷该破产的破产,该清算的清算,行业集中度增加,自身缺乏竞争力的品牌都处于岌岌可危之中。
心系全球却没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
实际上,虽然在中国的市场腰斩,但韩系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以719万辆排名世界车企第五名。特别是美国市场,现代起亚销量一直都很坚挺。在2019年车企销量排名前十中,现代和起亚各居一席,其他分别为日系车四席、和美国本土企业四席。
“从国际地位上来看,自主品牌目前连200万辆都不到的规模,与韩系车依然是不可比的。”汽车资深分析师钟师认为,但韩系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是国际经验无法复制到中国市场。
第一,韩系在欧美的竞争态势不同。韩系在全球范围内都以性价比取胜,在中国市场面临新兴的行业挑战者,自主品牌的高端化和新势力造车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动了韩系车的奶酪。而在欧美,因为没有更低端的产品选择,韩系也成为考虑性价比的用户唯一的选择,可以说韩系车在美国欧洲等市场往下几乎没有对手。
第二;欧美消费者的消费观与中国消费者不同,在此前提下,全球化一定程度成为中国市场发展的桎梏。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现代起亚在设计产品时候,更加考虑全球化的视野,而中国市场是特殊的,如果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在全球市场可能会面临不适用的状况,但无论是北京现代还是东风悦达企业,又缺乏自主本土化研发的能力,最终导致在国际市场卖得好的产品,中国的消费者并不认,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问题,韩系车之前在中国市场,除了便宜外,并没有建立起品牌特征。无论是东风悦达企业还是北京现代,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就是价格低,买性价比。而中国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是很注重品牌的,韩系将性价比做成了品牌,可以说是品牌打造跑偏了。
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
看得出,现代企业也在想办法纠偏。去年下半年以来,现代起亚前所未有引进本土人才。
2019年9月份,现代起亚汽车任命李峰为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兼任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全面负责管理起亚汽车在中国本土的生产、销售、企划等业务。
3月23日,现代汽车宣布任命向东平为现代汽车集团(中国)Vice President、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长,主要负责北京现代的市场销售、营销网络等业务。
6月30日,现代汽车宣布任命李宏鹏担任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商务副总裁,主要负责现代汽车集团品牌,在中国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发展业务。
一系列的人事布局能否挽救现代起亚?现代起亚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笔者认为,如果仅仅将品牌寄托于几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身上,是很难奏效的。
可以说,之前的现代起亚,更多是将日系、美系和欧系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眼光向上,而当自己的半壁江山被自主品牌打败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竟然是中国的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为何能抢占韩系的江山。
第一,虽然现代起亚在国际上被认可,其技术达到国际公认的水平,但是,在研究中国消费者喜好这件事上,现代起亚是失败的。
中国消费者对产品求新求异,且非常认品牌,而韩系车可以说什么都不符合。
无论北京现代还是东风悦达起亚,在产品上一直在“老瓶装新酒”。
北京现代2019年推出6款洗车,其中4款是更新换代车型,第四代胜达、新领动、新一代ix25和新一代悦纳;两款基于旗下燃油车型打造的新能源车型,分别为领动插电混动、昂希诺纯电动车。最终,6款车型没有一款成功,全军覆没。而从目前情况看,北京现代并没有改变产品策略,据北京现代发布的新车规划显示,北京现代将于今年推出第十代索纳塔、菲斯塔EV、全新伊兰特以及全新MPV等车型,从已知的三款车型来看,仍是基于市场淘汰的销量边缘车型,再次进行的更新换代。
东风悦达起亚最近营销攻势火热的车型凯酷,无非也是 K5换个名字而已。产品不能“为中国消费者而生”,仅凭营销最多稍有起色,不可能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换了职业经理人,就能打造品牌成功了吗?
毋庸置疑,之前一味追求你性价比的韩系车,在品牌上是失败的,给消费者留下的,除了廉价只有寂寞。
这与中韩文化差异有关,韩方主导的品牌营销,终将无法与中国消费者产生共鸣。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刀阔斧引进了新的管理团队,但新的管理团队也并非就万能。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要么来自合资品牌,要么来自自主品牌。如李峰的主要职业生涯是北京福田、奇瑞汽车、北京现代和宝能汽车,主要在自主品牌领域;而李宏鹏28年汽车行业管理经验,则来自于奔驰和福特。向东平则来自于大众和新势力造车天际汽车。
阵容虽强大,但是否能对现代企业对症下药就很难说。自主品牌近年来的成功,可以说走的是一条讨巧的路,通过新奇特的配置,符合中国消费者眼光的外形,以及年轻化的营销活动去吸引消费者,真正打造出品牌的,也还几乎没有。
而合资企业,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成功,靠的都是其在全球打造的品牌。可以说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几乎不做品牌,合资企业中,除了通用中方参与了品牌打造,其他可以说都是“无为而治”。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没有可能东山再起?笔者认为:很难!开发产品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而品牌的“拨乱反正”也需要长期的坚持。而韩系还要正视现实:如今市场留给韩系的时间不多了。自主品牌正在乘胜追击,日新月异的新势力也在资本的驱使下发力,一旦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也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取得品牌和销量的双丰收,中国车市,也就没韩系车什么事了。
所以,与其被动等待那一天的到来,不如抓住当下。当务之急,韩方该有紧迫感了,这种紧迫感要从总部核心管理团队做起,用心倾听中国消费者的声音,用心与中国消费者沟通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并重新定位好品牌,坚持去做。
否则,即便到时候可以甩锅给中国的管理团队,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