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世界500强,汽车行业正渐行渐远?

  • 浏览量:1666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8-13
 
    近日,2019年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名单公布,其中汽车行业共有23家制造商上榜。在全球车市下滑的大背景下,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当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时,车企们还能坐得住吗?
 
    此次进入世界500强的汽车制造商共有23家,其中日本、中国各6家,德国3家,美国、法国、韩国各2家,瑞典、印度各1家。在排名方面,大众以2783.42亿的总营收超过丰田,重新夺回汽车行业老大的位置,排名全球第9,而丰田紧随其后排在了全球第10。
 
 
    整体来看,整个汽车行业发展并不乐观。23家汽车制造商中,有18家企业较去年排名下降:去年排在行业第一、全球第6的丰田,今年险些跌出前10。而跌幅最大的是斯巴鲁,较去年跌掉了56个名次。国内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也由去年的全球36跌到了39。
 
 
    如果仔细留意各大厂商的营收和利润变化,你会发现,虽然大部分厂家营收较去年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尽管一汽集团、吉利、标致以及沃尔沃的营收增幅均在2位数以上,但整体排名依然下滑。所以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汽车的确呈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观察各厂家的利润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大部分厂家利润较去年有所下降。而印度塔塔汽车是23家车企中,唯一盈利为负的厂家,同比下滑幅度接近400%。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808.06万辆,占据全球汽车销量的29.37%,这也足见中国市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以德系品牌为例,深耕中国市场多年,深谙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企,2018年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那么,其他品牌又是怎样的命运呢?
 
    ☆在泥淖中跋涉的福特汽车
 
    作为和通用一起上榜的福特汽车,虽然在营收方面实现了正增长,然而其2018财年利润却落得腰斩的局面。一方面,随着日系品牌在北美市场的不断扩张,福特主场优势日渐消退,营收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仅凭热销的皮卡车型想要力挽狂澜,显然相当吃力。另一方面,作为福特全球市场重心的中国市场,表现也相当不好。2016年,长安福特销量95.7万辆,距离百万销量的目标近在咫尺。然而,2017年销量降至82.8万辆,同比下滑13.47%,2018年销量骤降至37.78万辆,同比下降54.3%。然而,这一切还远未结束,2019年1-5月,长安福特累计销量5.90万辆,较去年同期降幅高达70%。
 
 
    再看利润方面,福特2018年北美地区利润为76亿美元,而在全球其他地区,福特共亏损22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一半,而仅中国市场就亏损11亿美元,几乎承包了所有亚太地区的亏损。中国市场的不景气成为了限制福特盈利的重要因素。如何弥补中国市场的短板,成为福特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坎坷之路,日产自知
 
    过去的一年,对于日产而言,日子未免过于坎坷。5月15日公布的日产财报显示,2018年财年,日产营业收入为1043.91亿美元,同比下滑3.2%;净利润为28.78亿美元,同比下滑57.3%,利润水平同样腰斩。营业利润率为2.8%,较2017财年下滑了约2.1%。而这一切与日产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低迷直接相关,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日产销量为144.4万辆,跌幅为9.3%,远高于其总跌幅4.4%。此外,戈恩倒台,对于日产来说可谓雪上加霜,这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由引发人们的猜测和遐想。
 
 
    ☆净利润下滑的丰田与本田
 
    作为日系品牌的中流砥柱,丰田和本田虽然在营收上分别实现了2.8%和3.4%提升,但是与上一年相比,其利润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受公司所持股票价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丰田净利润下降24.6%。本田同样有苦难言,不利的汇率波动、欧洲业务的重组以及日益增加的销售费用,是其净利润下跌42.4%的主要原因。不过,2019年,丰田与本田在中国市场势头正盛,今年的财报成绩或许要刮目相看。
 
 
    ☆难以独善其身的马自达
 
    相比之下,利润跌幅为43.4%的马自达同样艰难。2018年,马自达在核心战场中国和美国市场表现比较低迷。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跌幅高达12%。此外,销售费用、外汇损失以及美国零售网络改革投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渐趋边缘的斯巴鲁?
 
    这个寒冬,另一日系品牌——斯巴鲁,日子也没好到哪里去,营收和利润均双双跳水。2018年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的整个财年中,全球批发量下滑6.3%至100万辆,营业收入下降2.2%至285.05亿美元。净利润下降了33%至13.3亿美元。而这些惨淡的数字背后,主要归咎于两方面原因。
 
 
    首先,频繁的质量、召回等问题,导致大量资金浪费。据统计,自2012年到2018年间,斯巴鲁累计召回23次,其中,最严重的是2018年,因为质量问题,斯巴鲁在华先后发布7次召回公告,涉及所有在华销售车型。控制单元逻辑不合理,可能导致车辆燃油不足而熄火;气门弹簧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驻车控制单元故障,导致驻车失灵……即使在行业内召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好过死不承认质量问题的做法,但是如此频繁的召回导致成本大幅攀升,利润大幅回落。
 
 
    此外,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是斯巴鲁节节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自2004年入华以来,斯巴鲁销量连续7年攀升,到2011年,销量突破5.7万台,然而,在2013年达到顶峰后,斯巴鲁昙花一现,连续下跌至2018年的2.4万台。产品线单一,更新换代慢,售价偏高,保养贵,等待时间长,这些问题制约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复苏。行业内总在担心,斯巴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铃木?
 
 
    ☆举步维艰的现代汽车
 
    此外,中美市场表现不佳,也使得现代汽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利润跌幅为61.6%。美国市场方面,现代2018年销量为67.8万台,同比下滑了1%。而因气囊和发动机问题进行的召回,也给现代汽车造成了巨额的成本浪费。此外,美国市场过度依赖轿车车型,错失了SUV市场也让其付出了代价。中国市场方面,2018年销量79万辆,不足在华总产能的一半,且缺乏有吸引力的新车型的推出,再加上中国自主品牌的配置、造型及价格优势,使得现代在中国市场上举步维艰。
 
 
    ☆利润跌幅近400%的塔塔汽车
 
    在23家上榜汽车公司中,印度塔塔公司395.6%的利润跌幅格外扎眼。自2008年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路虎以来,后者便成为其业务增长的核心板块,而中国市场销量占到其销量的两成,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不佳也直接决定了其利润狂跌。2018年捷豹路虎在全球市场销量下滑了4.6%,以59.27万辆的销量交卷,但在中国市场下滑幅度高达21.6%,累计销量不足11.5万辆。此外,柴油车销售疲软,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都为塔塔汽车的盈利蒙上了沉重的阴影。而这次亏损也被有关媒体称之为“印度史上最严重的亏损”。
 
 
    ☆“寒冬”中的中国车企
 
    这场“寒冬”中,中国车企表现如何呢?此次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中,除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以及北汽集团排名下跌外,一汽集团、广汽集团以及吉利控股排名均有所上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集团较去年排名上升47名,排在全球220名,这也是自2012开始,吉利连续八年入选财富500强。这与吉利近年来一系列成功的收购、交叉持股、新产品布局形成的良性循环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即使中国有6家汽车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在数量上和日本一样多,但是,这六家企业总利润之和仅为136.57亿美元,而丰田凭借一己之力就达到了169.82亿美元的利润,即使排在大众后面,它也当之无愧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而反观中国车企,较低的利润率、盈利能力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上汽和吉利的利润率为4%,而北汽集团利润率仅为1.5%,相比于宝马的7.3%、沃尔沃集团的6.4%,中国车企的盈利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合资板块还贡献了一定的利润比例。
 
    未来几年,合资股比逐渐放开,中国自主品牌将会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销量以外,盈利水平也是衡量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指标。如何打破品牌天花板,而非仅仅依靠价格战,这是摆在自主品牌面前的一道生死难题。寒冬是一定会过去的,但在苦苦忍受的这一段日子里,自主品牌更需要修炼内功,增强实力。有人倒下,就一定有人活下去,就一定有人守望到春暖花开时。
 
    ☆报团取暖、战略转型已成常态
 
    面对前景黯淡的汽车行业,各大制造商显然坐不住了。报团取暖、战略转型等措施已屡见不鲜。大众和福特两大巨头开始在商用车和新能源领域进行“联姻”,而宝马和戴姆勒也开始在出行领域展开合作,通过技术、平台共享进而降低成本。
 
 
    随着全球排放法规的日趋严苛,曾一度以混动和氢燃料汽车技术傲视群雄的丰田也有些慌了。其混动技术的领先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对全球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丰田不得不采取行动。尤其是针对布局较晚的中国市场,丰田也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弥补。与宁德时代深入合作,与比亚迪共同开发电动汽车等一些列操作,将有助于降低开发周期和研发成本。既然出发晚了,那就跑快一点吧。
 
 
    此外,为了节约成本,关闭工厂、大规模裁员也成为了常态。无需多言,一张图足以说明一切。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中国自主品牌危机感越来越强。上汽集团加速推进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战略;吉利加强自主品牌的研发,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一汽集团红旗品牌的不断奋起直追,这无不彰显着在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自主品牌都希望能把握住机遇。当然,这也是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之后应该有的态度和行为。毕竟,留给“中国队”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回首汽车工业的百年历史,现如今正在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牌。电动化、智能驾驶、移动出行已成为大势所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这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当然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挑战。而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谁能牢牢的把握机遇,顺应行业发展规律,谁才能真正的引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接下来,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杨帆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