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1.7亿罚单背后:基业不顺,后院失火

  • 浏览量:3234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8-13
 
 
    在闹得沸沸扬扬的“排放造假”风波背后,江淮汽车还面临着业绩承压、销量下滑、旗下产品表现不尽人意、新能源变脸等多重困境。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一事再起波澜。8月7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针对北京生态环境局开出的亿元罚单,向国家生态环境部提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或变更相关处罚,复议申请已于本月5日获得受理。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曾公开就此事发表言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对机动车从源头上加强控制,生态环境部是支持的。”
 
    时代财经亦就复议申请受理后续情况采访了江淮汽车,其内部人士回应称,一切以公告为准。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亮对时代财经表示,行政复议的法定期限是60天,复议结果出来后如若厂家不服的话,可再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不服天价罚款,江淮再复议
 
    上月,江淮收到一张由北京生态环境局开具的行政处罚决定单,责令江淮针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违法行为停产整治,并没收违法所得879,836元,处货值金额(0.85亿元)的二倍罚款1.69亿元,合计1.7亿余元罚款,创下国内车企因排放问题罚款的最高纪录。
 
    此事源于去年4月9日,北京环境局对江淮生产销售的江淮牌HFC5043X XYP71K1C2V车型进行了新车环保一致性抽检,结果显示,其中三辆京五状态载货汽车产品的车载诊断系统(简称OBD系统)功能性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经统计,江淮在北京市场销售的同型号车辆累计765辆,约占其2018年载货汽车销量的0.29%。
 
    随后,在延期至今年5月16日举行的听证会上,江淮对北京环境局提出四点申辩意见,包括抽样车辆排放检验合格、未违反相关规定、不存在弄虚作假和以次充好的行为和动机,并直指执法机构违反检查规范,属于程序违法,提出免于处罚的意见。
 
    北京环境局通过复核后驳回了其申辩,且在处罚单上对其所申辩内容进行了逐一回复,认为江淮陈述申辩意见不影响对违法事实的认定,免于处罚的意见不予采纳。环境局要求其在接到处罚书之日起15天内缴纳罚款,若不服可在10日内向生态环境部或北京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在6个月内向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
 
    随后,上月29日,江淮向生态环境部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请求其依据《行政复议法》撤销或变更《行政处罚决定书》,复议申请于本月5日已获生态环境部受理。
 
    值得关注的是,别涛在上月26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称,有注意到这个案子,也调取了案件相关文书。“生态环境部是支持的。”别涛还透露,涉案企业已经缴纳了罚款。该案后续是否有进一步的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生态环境部也将持续跟踪。时代财经就此事咨询生态环境部方面,相关人士称,行政复议受理后是否60天回复、会否设听证会要看具体的情况。
 
 
    江淮汽车 图片来源:厂家官网
 
    巨额罚单 业绩再承压
 
    “本次罚款将计入2019年公司损益,会导致相应的减少 2019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对公司 2019 年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此次1.7亿天价罚单,江淮在公告中称。
 
    事实上,近两年来,江淮财报并不好看,在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2.83%至4.32亿元后,2018年又同比暴跌282.02%,致亏损达7.86亿元,创下其自2010年以来最差净利后。时至今年,江淮汽车的账面数据并未好转,今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69.13%,仅为0.6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涉事的是江淮商用车板块,而据其财报显示,尽管近年来江淮正不断押赌乘用车、“掘金”新能源,但真正为其“输血”依然还是商用车板块这个“老本行”,2015年-2018年,江淮汽车的商用车板块分别贡献了36.68%、38.98%、48.68%及44.59%的营收,充当利润奶牛的角色。
 
    除了刚缴纳了巨额罚款的商用车领域,江淮汽车的乘用车表现难堪大任。“江淮乘用车面临多重考验,一方面是补贴少了,另一方面毛利率亦在下降。”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对时代财经表示。据江淮财报显示,2017年,江淮乘用车的毛利率还有11.24%,到2018年,毛利率则跌至4.12%,而乘用车的产能利用率更仅有45.03%。
 
    从销量上看,2018年江淮销量46.24万辆,同比下跌9.48%,其中江淮乘用车销量仅为19.75万辆,同比下降11%,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5%达到63,671辆,并带动轿车市场增长达到41.1%之外,其余包括SUV及MPV板块则分别出现了23.16%和16%的同比下滑,销量为9.3万辆和5.5万。
 
    而江淮的盈利构成亦并不健康,受政策影响颇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2018年期间,江淮汽车及其子公司合计收到各类政府补贴高达87.18亿元,仅2018年江淮就至少拿到了6轮政府补助,总金额约为11.06亿人民币。
 
    在盈利瓶颈难破,旗下产品表现参差不齐、不尽人意下,天价罚单显然让江淮的业绩更不堪重负。
 
    7月纯电动乘用车暴跌66.5%
 
    而肩负江淮突围期望的新能源领域,在6月底补贴退坡后,其受到的影响显然立竿见影。8月7日,江淮公布最新产销数据,7月销量为2.76万辆,同比下降27.29%,今年1-7月累计汽车销量为26.27万辆,同比下跌9.46%。其中,7月,江淮纯电动乘用车销量1,738辆,同比下滑66.5%。
 
    “江淮新能源汽车的兴旺和国家政策补贴有着直接关系,但是随着政策退坡在即,江淮新能源将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在资金和产品力方面跟不上,或将难以为继。”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
 
    目前,在江淮新能源的产品矩阵中,仅有6款产品,包括iEVS4、iEVA50、iEV4、iEV7L、iEV7S、iEV6E,主打中低端产品,靠性价比打天下。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江淮在JAC品牌日上发布了新能源第八代技术、第三代系列产品,展示其从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至今13年的技术成果。但从产品规划和布局上看,似乎仍未涉及到电动新能源车型专用平台的研发。
 
    在核心三电技术上,江淮部分车型的电机电控零件采用的是与安徽巨一合资开发的零件,部分车型的电池则采用了天津力神的21700三元锂电池。作为最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车企之一,三电技术却未能“独立自主”,研发情况滞后让人费解,而此前高额补贴如今看来是“虚不受补”。
 
    这也难怪江淮此前“埋怨”研发成本难控,其在今年6月对上交所问询的回复中表示,“新能源乘用车单台成本约是燃油乘用车单台成本的2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翻倍增长使得乘用车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增加。”
 
 
    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而在保值率方面,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8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方面,江淮iEV垫底,三年保值率为18.7%。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江淮iEV保值率低有其历史原因,油改电的开局影响了其后续质量和口碑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江淮第一代新能源车iEV1是一款基于江淮同悦平台逆向研发的油改电车型,相关做法一直延续至iEV4车型,直至因应新能源补贴政策由节油能力到续航里程的转变,江淮才于2014年推出首款正向研发的iEV5,续航里程首次突破250公里,但该车仍是基于江淮瑞风S2打造的。
 
    江淮如今的处境,用一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基业(商用车)不顺,后院(乘用车新能源)失火”。在造假风波背后,罚款高、挣钱难的江淮汽车,在业绩承压、销量下滑、旗下产品表现不尽人意、新能源变脸等多重困局下,前路是一团迷雾。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