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豪华品牌非常多,也有一二线与要死不活的区别。
那么多年来,始终霸占着一线豪华品牌位置的依旧是奔驰宝马奥迪;而二线豪华品牌的数量,相比起一线,就多了不少。
比如势头正猛的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比如把安全套在头上几十年的沃尔沃,比如从欧洲远赴印度的路虎、捷豹等等,再比如半截身子几乎都埋在土里的讴歌、英菲尼迪。
昨夜,跟着小编好几年,早已被汽车耳濡目染的女朋友突然向我问到:
为什么像讴歌、英菲尼迪这样的品牌不学学雷克萨斯啊?
比如出一款“中国特供”的进口车,像ES200一样,装上一台尽管虚弱但消费者并不在意的发动机。然后继续学习雷克萨斯,搞一个几年十几万公里的免费保养,价格再定得比雷克萨斯ES低一点。
这样难道不是一条又省成本又赚口碑的捷径吗?
你以为没试过吗?
从“奇瑞王”英菲尼迪来看,最开始在国外主推的便是VQ3.7L大排量自吸发动机、2.2d柴油发动机。
可当它来到中国之后,知道国情不同,也知道因地制宜,于是便特地的去找奔驰借来了M274发动机。原因嘛,就是想着这款发动机在C级和E级上卖得热火朝天,想来用在Q50L身上也不错嘛。即使后面与东风合资国产后,英菲尼迪也依旧信心满满的保持着全零件纯进口的CKD方式进行生产。
不仅如此,它还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4年10万公里免费保养;同时,在高晓松车祸、《爸爸去哪儿》栏目组的大力助攻下,那时候说英菲尼迪的风头无二应该没毛病吧?
这么看来,是不是有点儿像雷克萨斯走的路子?
然而事实上英菲尼迪现在啥样儿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风头旺了几年后,就是真的撑不下去了。
一方面,由于配件全进口的缘故,主要零件成本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导致整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想降价死活降不下来;
另一方面,在与一二线豪华品牌做斗争中,价格又不能卖得太高,可你用着奔驰的发动机,哪来的办法让这个卖得比奔驰还便宜?这就好比你在麦当劳买了炸鸡,当即就在麦当劳门口摆摊卖,这怕不是要亏死?
是的,英菲尼迪就是亏死的。不仅车企亏,经销商也亏。亏成什么样儿呢?广告费衰减以致于再也上不了《爸爸去哪儿》了;经销商再也开不下去了,纷纷退网;就连4年10万公里的免费保养都给取消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英菲尼迪就这么“被”边缘化了。
可惜之余,不免也觉得英菲尼迪显得有些天真。
丰田之所以能称之于“王国”,是因为绝大部分供应商都是它的“附属国”,它在这些“附属国”里都是有着股份的。
零件成本、质量稳定性、供应周期等等,都是丰田最为顶尖的优势,也都是“没有之一”的最佳供应链。牛逼如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丰田都持有其股份。
在供应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极好的口碑与优厚的利润便随之而来,这也是经销商们最喜欢的。毕竟又轻松又赚钱的活儿谁都愿意做。
所以,丰田和雷克萨斯的4S店是越开越多,越开越壕。
事情很明了了,落后的车企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源才能勉强跟上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并不是简单的模仿雷克萨斯那“一步登天”的捷径。再说了,雷克萨斯的这个捷径,别的不说,哪怕是从供应商这个角度来看,都可以称得上是“建国大业”。
别说像英菲尼迪、讴歌这样的车企做不到,世界上能做到这样的车企,我想用一只手数都会嫌多。
成功哪来一朝一夕的事。
写在最后:
雷克萨斯的成功也许会让一众二线豪华品牌都红了眼。之前也好,之后也罢,也许都会有模仿它以求成功的品牌。但路子是别人走出来的,不代表随便什么人都能走,作为车企来说,全方位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