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知中国汽车行业?

  • 浏览量:1440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7-22

 

  开一个看起来比较大的题目,原因是我们公司做汽车行业的生意,有的时候会引入一些新的人,比如招聘新同事,要教他这个行业的规律, 比如遇到新的合作伙伴,要了解我们在汽车行业的实力,也要先给他讲这个行业的规律。所以索性想,写一篇文章说清楚吧。

  我自2008年踏入“汽车”这个行业以来,一直没舍得离开,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这个行业太有钱了,从消费端来看,一年接近3000万台的销量,就按平均价格15万一台,每年消费产值就有4.5万亿。按营销费用比大致5%,研发费用比5%来计,就有4000亿的钱需要花出去,这比很多行业都要大非常多。有钱,意味着整个领域会高度活跃,有活力,聚拢机会,聚拢人才;

  第二是这个行业是高科技行业,是前瞻的、领先的、随需应变的,我过去十几年在高科技(TMT)领域里,我们这种人在汽车行业继续向前发展的过程里是有机会、有价值、有前途的。

  我在汽车媒体领域里有一点小积累,做出过最TOP的汽车媒体。即便如此,我自己也是花了不少时间、走了不少弯路,直到遇到明师,才理解到汽车行业的本质。

  之前曾招聘一个人,很多年的资深的TOP汽车媒体的leader,笔试几个基本题,完全答不上来。因此要在这里强调一下,关于如何认知中国汽车行业,很可能有非常多的人,即使是非常资深的、事业非常成功的、赚了非常多钱的、地位非常高的,也不一定认识全面准确。所以要专门谈一谈它,这并不是一个常识。至于说的对不对,欢迎批评指正。

  这里聊认知中国汽车行业的几个问题:

  (1)汽车行业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2)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3)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基本消费者画像是什么

  (4)如何看新公司

  看一个行业的全局,就是看它里面的玩家有哪些,彼此如何连接,提供了哪些产品或服务,如何闭环。有些比较封闭的领域比如研发、生产的内容不是我们最关注的,所以着重说消费。

  一、汽车行业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整个行业的基本构成,就是由汽车公司(品牌商)为中心,向前和向后的产业链延伸。包括:

  1、汽车公司, 负责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管理品牌,提供产品。

  2、研发和设计供应商,为汽车公司提供部分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比如造型、模块等。

  3、零部件供应商,为汽车公司提供各种零部件,比如轮胎、发动机、变速箱、钢材、玻璃、电池、电子电机系统等。

  4、经销商,为汽车公司提供销售能力,大致相当于代理这个产品在某个特定区域里的销售权,另有一个重要角色是维修服务和沟通。

  5、消费者,这个不解释。

  6、汽车媒体,主要起到传播应有信息的作用。

  7、主管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工信部、公安部等)、业务机构(车管所等),这些都会在大势上指导和影响行业变化,影响巨大。

  8、其它项,比如汽修厂、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出行公司、二手车公司,等等。

  其中汽车公司包括乘用车(轿车、SUV、MPV等)、商用车(卡车、客车等),我们从大众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只谈乘用车。

  二、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消费市场指的主要是产品,也就是车型,所以汽车这个领域还有一点好处,就是特别的简单清晰,整个领域的所有厂家,是有数的,只有这么多。

  在中国市场上,大约有100家左右的汽车公司,也有人算出200多家、300多家的,后面有多少家我觉得不重要,能排到前面的公司,不会漏了。排在100名之后的,漏不漏也不重要。

  怎么排序?很简单,市场影响力,市占率,销量。而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

  排名最靠前的,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些年销量(以2018年为例)都是200万辆级别的,之后的吉利汽车、一汽大众、东风日产、长城汽车,这些销量都是100万辆级别的。统计2018年全年,总销量超过10万台的汽车公司,一共有35家左右(有一些具体划分方法的小差异),它们的总销量占到市场总销量的89.6%,我觉得研究这个就够用了。剩下的所有企业的总销量占10.4%,不是说它们不重要,而是要有个轻重缓急。

  市占率的数据和销量表现略有差异,但差别不大,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发生特别巨大的波动,虽然有些头部企业出现了连续翻番,有些头部企业出现了连续腰斩,在市场存量上,反应还是比较慢的。所以我们计算市占率,就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假设消费者平均4年换车,那么统计2015-2018四年的总销量,就可以相当于目前市场上的市占率表现了。你也可以更换变量,比如换成10年总统计,都行,差别不大。

  有的人也许会说,你怎么能拿一两万块钱的奥拓和几千万的跑车混在一起比呢。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好问题。我们这里谈的是汽车行业的总体认知,但为了认知更清楚,也可以拆成一系列细分市场,这样可以更精细一些。我们的划分方法是这样的,四个大的领域:

  出行产品:8万元以内,以出行代步为主要价值,追求但不强求其它价值,这个总销量比例在14%左右。

  主流产品:8-20万元,最丰富的领域,销量最多,这个总销量比例在63%左右。

  豪华产品:包括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豪华品牌,如奔宝奥,和一些主流品牌的高端产品系列,如皇冠,所以这个版块既考虑品牌也考虑价格,如果一个车型能卖出高价格又能卖出很好的量,那它就是一个豪华产品。

  奢侈产品:各种跑车、性能车、奢侈品牌等。价格一般以100万起步。

  这种划分方法是我们自己原创的,不要求市场的普遍认可。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数字上经常有些浮动,比如我们很多人可能直观的感觉20万以上就是豪华品牌很难理解,但在特定的市场情况下有的豪华品牌产品甚至下探到15万级。

  所以细节我们不求全责备,这个划分方法仅用于如何理解这个行业,至于一个具体的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具体的,他可能在消费时跨两个相邻的层级,但不太可能跨三个层级,一个具体的消费者不需要看行业全貌,他只会对应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正如一个手机用1万块Iphone的人不太可能考虑如何挑选1000元以下的入门机。

  销量排序表、市占率排序表、分层金字塔,它们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全貌建立了一个坐标系,这样在这个行业里的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

  比如我们判断一个企业当前做的好不好,就拿出这个企业来,横向对比一下,它与它的竞品企业相比,品牌力怎么样,销量怎么样,市占怎么样,产品布局是否完整,每个产品是否有竞争力, 然后纵向对比一下,这个企业做了几年,这几年的进步和提升如何,和竞品企业同样做这么几年的时候表现如何,等等,就能有个判断。

  再比如我们判断一个新的产品(车型)面市,它的竞品是谁,与它的竞品相比,它在哪些方面明显领先,哪些方面明显落后,哪些方面差距不大,它的竞品的销售表现如何,它上市后几个月的表现如何,如果表现好,是因为什么,如果表现不好,是因为什么, 是品牌的问题,是渠道的问题,是价格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等等。

  我过去举过一个例子,像特斯拉这种公司,我们就不太感兴趣,为什么,因为它市场影响力太小,不值得花精力。

  有两个事实依据:(1)2017年全年,特斯拉的全球总销量是10万辆,全球汽车总销量是9000万辆,所以它的市场影响力是0.1%,千分之一。也许十年以后,或者乐观一点,五年以后,他可能增长到1%或者2%,那个时候再看它也来得及,现在看是不是耽误工夫?

  (2)2017年特斯拉就诞生15年了,它总销量是10万台,2017年东风日产也是15年,它总销量是112万。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是不是发展的太慢呢?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细分市场时,能放到坐标系里面,就能有一种判断依据。

  这么讲并不是说瞧不起谁, 毕竟哪怕是最小的企业,也有几百亿的估值或产值,是远远高于我们的,所以请不要误会我们作为一个媒体人就可以牛哄哄的指点江山,这样做只是想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面向最广泛的汽车消费者,我们写特斯拉还是写东风日产,这就是我们屁股坐在哪边,服务谁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如何满足最广大的用户需求,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三、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基本消费者画像是什么

  在上面这个坐标系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看看消费者画像了。一个汽车媒体,要知道整个行业的画像是什么,然后才能在这里面找到自己面向的读者,服务的用户。

  从全局来看,中国汽车是怎么卖出去的,就直接画出来了对应的消费者形象。

  我们把中国汽车的销量排序列出来,把每个车型的销量列出来,再把每个车型的价格列出来,然后这个画像自动就画出来了。

  这个就是市场指导价格上的基本模型。平时要用时,在基本模型上进行具体调整。比如当前(2019年6月)这个时间点整个市场非常的灾难,大品牌带头降价2-3万,整个趋势就再往左拉一下。

  因此这个销量画像就与上面的金字塔对应起来了,代步产品的消费者约占14%,主流产品的消费者约占63%,20万以上的消费者约占23%,30万以上的消费者约占11%。

  对一个具体的组织来说,具体的汽车公司也好,具体的汽车媒体也好,都要先选择自己的基盘。

  汽车媒体要先选择自己的定位,要做覆盖主流的大媒体,还是先做细分媒体。如果一个媒体能服务的用户特别多,那他应该做大媒体。如果一个新媒体,那他更可行的方案是发挥团队的初始优势,先做细分媒体,然后随着时间增长,用户增长,一步步的扩张,或者就不扩张了。

  比如早年的部分汽车杂志,其重心在豪华品牌,扩张时就可以向两边涉猎。有的奢侈杂志,像《罗博报告》这种,天然就只报道奢侈品牌,有时候多放两个豪华品牌素材就很掉价了。而早年我管理的一家大媒体,用户量很大,就必须选择中国最广泛的消费者,也就是四个层级都涉及,以主流为重点,代步和豪华为两翼,力所能及时做做奢侈。

  这个方法适用于各种场景。比如一个新的车型出来,要选择自己的潜在用户,那么只需要将这个品牌的历史销售数据、竞品销售数据、意向区间的销售数据拿出来,摆一摆画一画,就出来了。拿到的数据越详细,画像就越清楚 ,效果就越好,所谓数据的“颗粒度”。

  四、如何看新公司

  如果做一个严肃的、负责任的媒体,那么对待新公司,理性一点是更好的。

  毕竟骗子跑了以后,当年夸过他的那些文章,可都删不掉啊。

  不过,新公司应该层出不穷的、雨后春笋一样的涌现,因为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里,依然有巨大的机会——即便是市场影响力低于0.01%,也是巨大的机会了。

  比如电动化方向,你能想象吗,201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12万辆,而去年,2018年,仅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就达120万辆。

  这种巨大的风口不催生一大堆创新公司或投机公司,天理不容。

  再比如车联网方向,就在几年之前,2013年特斯拉推出ModelS时那个大屏和联网,还并不为主流市场认可。今天,一台新车上如果没个屏,简直就是廉价的同义词了。

  这些都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诞生或引入全新的能力,有些能力会是典型的长板,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起到加速发展的效果,对有些特定的新公司,也会起到“弯道超车”的效果,快速站上牌桌。

  不展开了。

  本文到此结束,一家之言,如有商榷,欢迎指正。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