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生产企业,重庆汽摩行业出口第一名,这是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股份”)的官网上,对自己的介绍。
不过,正是这样一家听上去也曾风光无限过的企业,最近迎来了旗下力帆汽车经销商的第四次维权。5月5日,30多家力帆汽车经销商聚集在重庆力帆中心门口向力帆方面施压,希望力帆汽车能够解决其提出的诉求。在一封经销商致重庆力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函件中,经销商方面详述了其维权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产品质量低下,迈威、轩朗车型发动机、变速箱、电路返修率奇高;以各种借口拖延建店验收和拖欠支付建店补偿;侵害经销商权益等。同时,函件显示,上述维权经销商希望能够在获得相应的补偿后进行退网。
经销商的维权只是力帆股份当下面临的困窘之一。事实上,在遭遇经销商维权之前,力帆汽车的困局已经显露。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有消息传出力帆被供应商追讨货款,不仅如此,从去年到今年,力帆汽车的母公司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频繁地进行股权解押和质押操作,以进一步续贷。针对上述经销商追讨货款和股权质押的系列问题,力帆股份方面都以各种理由对外进行解释,希望向外界传达公司经营以及资金并不存在太大压力。
但这些解释在公开的数据和报表面前显得苍白。查阅力帆股份的财报可见,从2016年开始,力帆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已经连续几年为负,最高亏损额约26.13亿元。2018年力帆股份的营业收入约110.13亿元,同比下降12.6%;总资产约279.05亿元,同比下滑7.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21.5亿元,同比下滑1047.68%。今年一季度,力帆股份一季度营业收入约22.47亿元,同比降低3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9720.48万元,同比下滑257.56%。
为了不被戴帽,力帆在去年曾两次变卖资产。除了将原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以约33.1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外,还在去年12月将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人民币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车和家。但这些举措对于力帆股份以及旗下陷入困难中的力帆汽车来说,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力帆股份止血,但并不能帮助其造血。
1992年从摩托车市场起家,力帆的创始人尹明善是个有头脑的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重庆摩托车品牌在海内外都“炙手可热”的背景下,他就敏感地认识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未来汽车产业将会是一个比摩托车更大的市场,力帆要进入这一市场。2006年,推出了第一款汽车产品力帆520,凭借与mini搭载的同款发动机,这款经济车型在当年市场上也曾占据一定的位置,此后,力帆又推出了多款经济型轿车,一度年销量保持在15万~18万辆左右。
盘点力帆在汽车行业的过往经历,正如其官网所言,它也曾有过辉煌,市值一度达到百亿,而在对俄罗斯等海外市场的出口上,力帆曾经多年排在第一的位置。但昔日的荣光转瞬即逝,过去两年,虽然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新高,但力帆汽车在市场上的地位却节节败退。在上海的外环外,五年前力帆还曾有过4S店,但眼下一二线市场几乎难觅其踪迹,即便是在重庆这一本地市场,也很难在路上见到力帆旗下车型。从产品上看,虽然力帆旗下车型谱系多达七八款,但市场终端售价都在六七万元之下,多款车的平均月销量不足50辆。2018年,力帆汽车销量不足3.2万辆。
在上述维权的函件中,经销商将力帆的市场表现归咎于产品质量差,发动机、变速箱、电路返修率高,以及营销不力等原因。事实也是如此,对于汽车这样一个竞争已经十分成熟的市场,产品的竞争力自然是车企生存状况的最关键原因。过去20年,中国汽车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在这片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肥沃土地上,诞生了多个类似于力帆汽车一样的汽车制造商,他们抓住市场获得了第一桶金,但是却忽略了在这一市场上进行专注的长期投入,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壁垒。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力帆一开始选择从模仿起步,但多年来一直未能走出模仿的路数,与此同时,力帆造车从一开始就并不专一,除了汽车和摩托车业务之外,旗下还有金融、酒类以及房地产等业务,这也是导致力帆目前困境的原因。
那么,当市场发生转折,这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洗和边缘。比如此前的华泰汽车、已经宣布破产的青年莲花,以及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停产而当下仍在继续遭遇经销商维权的北汽银翔……
2018年是车市28年来的首次下滑,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市场的分化和淘洗还在加剧。按照业内的说法,未来当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也会像欧美一样,可能仅剩下四五家车企。那么,谁会是下一个重庆力帆?
据易车研究院的数据,目前在售的中国品牌数量近100个,但2018年乘用车终端销量不足万辆的近50个,不足10万辆的近80个,销量超过50万辆的不足5个。关注一下上述车企的名单,相信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