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排放落地在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的确能减少尾气排放,当然这也成为了车企制肘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少车企因为缺少国六发动机而止步不前,当下环境谁能针对性的研发出达标的发动机谁就能第一步抢占市场先机。
当然这仅仅是对车企而言,国六排放的落地考验车企的研发实力,而且还需要考验车企能否有大资金投入的流转能力,对于消费市场各个环节来说,国六的落地也都在考验他们的消费能力。
事实上,国六落地在即对于车企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更严苛的排放标准将会对发动机进行一个更为严格的检测,以大众系发动机为例,国六排放发动要比同标准、同排量的国五发动机动力更弱、油耗更高,车企在不改变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会对三元催化做出针对性的改进,虽然国六排放加了颗粒捕捉这一项测试,但针对性的改进必定不是市场本意。
当然国六的推出可以加速车辆淘汰,很明显国六的到来也意味着更严格的落地法规,譬如北京国二机动车已经寸步难行,国三机动车也显得危机重重,虽然说市场一直说放开二手车限迁,但更多的城市依然不愿意接纳国四以下的机动车,以郑州为例只接受国五车型。
其实客观理性的思考,最后一批国四车型截止到现在也不过三年时间,就已经被不少城市所拒绝,仅从车商、车主角度说,车况仍然不错的国四车型只能不得已贱卖,相比于同样的国五车辆,国四车型并没有很高的热度。
市场消费者以及流通者看到了低排放标准的弊端,越低的排放标准越会被更快的淘汰,毕竟两年一变的排放标准是限制车辆残值的最大因素,这远远超出了车辆品质本身,不少车主欲求换车但受限于排放法规迟迟不敢出手,毕竟现阶段仍然有诸多车企没有投放国六引擎,一方面是设计能力制约,另一方面是成本原因。
再一方面,新能源方向越来越明显,插混、轻混、强混以及纯电动产品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在选择性装备动力系统的时候都会向着新能源进发,而一些潜在消费思维并不认可电动车,消费与市场进化冲突使得消费断层。
用“想买却不敢买”来形容市场最为贴切不过,再加上人口分界线的越来越明显,东部市场愈发拥堵影响一部分人购车心态,西部人口愈发稀疏使得购车消费能力减弱,车市之所以萧条,也不是一个指标可以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