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的红利还能吃多久?
每年1月向来是厂家选择集中释放存量的时间,月销纪录多在1月创造。因此,1月销量的高基数也成为了增长的一大限制。2019年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售新车2,020,089辆,同比下滑16.64%,其中轿车、SUV、MPV分别下滑13.78%、17.71%、28.87%。
在新购车人群不再增长时,车企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最大化市场份额。这意味着除了保住碗里的肉,还需要从竞品嘴里抢肉吃。此消彼长之下,乘用车市正在演变出新的趋势,而且将是不可逆的趋势——合资品牌格局的改变正是其中之一。
日系市场份额为何强势提升?
2019年1月,日系与德系品牌实现了份额提升,其中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增幅高达4.1%,整体销量逆势增长3.03%,在所有国别品牌中唯一实现销量增长。
十多年来,德系与日系之争无论在市场层面还是在舆论层面都是热点话题,背后是两大车系在产品与技术迭代、对消费观念的引领等方面的强势。在这一轮市场格局重塑中,这一趋势依然延续。
自2017年以来,日系品牌不断通过设计、动力等的更新丰富自身DNA,对于新生代消费者喜好的把握也走在了合资品牌前列。尤其是在轿车市场,在德系保守、美系震荡、韩系与法系掉队之时,日系品牌在小型轿车、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三个主要轿车市场里话语权不断增强。
《童济仁汽车评论》此前曾预测2019年中型车市场可能将是德系与日系新一轮更迭的开始。日系中型车对于产品定义与定位重新思考,而德系中型车则开始与豪华品牌中型车纠缠。1月,雅阁与凯美瑞位居中型车销量前两名,身后BBA中型车甚至超越了帕萨特、迈腾,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德系SUV抢了谁的份额?
2019年1月,德系SUV市场份额提升3.3%,达到13.2%。在SUV市场整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德系SUV的份额增长主要得益于7款全新SUV的新增量。但从数据来看,日系SUV份额增长2.4%,美系SUV也勉强保住份额,除了体量较小的法系SUV,下滑最快的是本土品牌SUV。
途岳、探歌、柯珞克、柯米克,这些2018年推出的10-20万元区间德系SUV所抢夺的市场份额,事实上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原本10-15万元本土品牌主流SUV的潜在消费者,或是10万元以下SUV的升级消费者。对于“德系”二字的追求,因为有了价位合适的产品,而在SUV市场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释放——一如此前在轿车市场的情形。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艰难的市场环境中,通过不断推出新品争取增量的“效率”也在降低。主流德系SUV中,仅有途观L与途岳销量过万,斯柯达品牌3款SUV销量还在5,000辆之下徘徊。反观日系SUV的“老车型”,却仍然占据着主流SUV的头部市场。
在经历了SUV新品不断丰富市场的阶段后,轿车市场中起关键作用的“口碑效应”也开始在SUV市场不断强化,这是SUV市场逐渐固化的前兆。
德日强势表现下,美系如何突围?
在德系与日系新品的攻势下,产品更新相对较慢的美系品牌在2019年需要更多依靠上汽通用的表现。而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在竞品车海战术的高声量下保证自己仍然处于多数消费者的备选项中。
所以,无论是1月增长23.58%、重回轿车TOP 5的英朗,还是在主流合资SUV市场顽强坚持处于头部市场的昂科威,已经印证了上汽通用在营销层面的能力。除此之外,上汽通用需要更多的新品支持,尤其是在SUV市场——主流美系SUV除昂科威外,再无车型销量超过5,000辆。当德系已经在SUV市场将份额提升到10%以上后,美系品牌则需要格外警惕是否会掉出5%的及格线。
韩系与法系的明天在哪里?
韩系与法系份额相加只有3.8%,处于市场边缘地带,但两者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
韩系车销量超过5,000辆的车型,无一例外是主打性价比的低价位车型——ix35、智跑、菲斯塔、焕驰、KX CROSS。而在主流紧凑型车、中型车、15万元以上SUV等市场里,已经难觅踪影。因此,韩系车目前维持份额的方式非常清晰,就是依靠性价比与强势自主品牌争夺同一群消费者。
至于法系车,1月份只有一款车型销量超过2,000辆,所有车型销量之和也才刚过15,000辆。这样的表现,在车市不景气时,已经很难再言未来了。
合资品牌的下探已是必然选择
不论是强势的德系与日系,用重新定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是“不得已”用低价位车型与本土品牌血拼的韩系与法系,当更高端的豪华品牌向下挤压,当本土品牌不断谋求向上,主流合资品牌放下身段打破护城河的边界,几乎已经是必然选择。
毕竟,本土品牌还占据着轿车市场近两成、SUV市场近六成的市场份额,当固有市场增量已经饱和,为了更多的份额,合资品牌们早已对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市场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