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后,工信部再提“燃油车退出时间表”。8月20日,工信部在回复全国人大“关于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建议时称,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开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设立燃油汽车禁行区等试点,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制定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
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次工信部的信息发布后,部分领域禁用燃油车将会加速推进,比如物流等领域,目前北京二环内不允许柴油卡车配送货物,必须使用电动车,而绿化、环卫等领域也必须使用电动车。此外,深圳的物流车和公交车均实现全电动化。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乘用车领域,崔东树认为:“涉及民生的一定要慎重。”
这不是工信部第一次提及“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早在2017年9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就在泰达论坛上首度释放了“研究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的信号。此后业界关于“禁售燃油车”的讨论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不过有些地区以及车企已然开始了行动。2019年3月,海南省出台了《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规定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成为全国首个提出所有细分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目标和路线图的地区。
不少汽车品牌品牌也已公布了“停止销售燃油车”的计划,如沃尔沃提出2019年旗下产品全部实现电气化;北汽表示除了特种车、专用车以外,到2020年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售,到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海马汽车则表示今年旗下产品将全面应用混动技术,2020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将达到30%,2025年将全面淘汰燃油车;长安汽车也提出在2025年后全面停止销售传统燃油动力汽车。由此可见,汽车企业将2020年和2025年视为“停止销售燃油车”的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也有专业研究机构给出了一份颇为权威的“燃油车退出时间表”。今年5月20日,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油控研究项目”)在北京发布《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中国有望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报告》认为公共用车、专用车等领域应该会最早实现燃油车全面退出,大约发生在2030年,而传统燃油私家车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退出将在2040年发生,最晚实现燃油车退出的则为轻卡、重卡、客车等商用车领域。
据了解,油控研究项目是2018年1月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能源基金会中国作为协调单位,与国内外政府研究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十余家有影响力的单位合作,共同启动的项目。此次发布的《报告》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撰写,希望作为相关部门作决策时的参考。不过,有观点认为这样的燃油车禁售时间点偏早,到2050年左右内燃机仍然有一定生命力。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50年搭载内燃机的汽车占比将达65%左右。
从世界范围看,“禁售燃油车”似乎已经是一个大趋势。2015年,美国加州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禁止传统燃油车上市销售计划。之后,德国、法国、英国、挪威、荷兰和印度等国家陆续公布了各自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时间从2025年-2040年不等。不过,这些国家对于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表述都有些模糊,大多保留了回旋的余地,只有英国以法令宣布2040年为燃油车禁售最终时间点。
工信部表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累计超过30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连续四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中汽协数据显示,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9.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40.9%。但销量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这是新能源汽车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除了“统筹研究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工信部在回复建议中还进一步表示,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抓紧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积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