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再次“出山”,奇瑞汽车能否度过多事之秋?

  • 浏览量:3182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1-03
 
        因为要推行混改,奇瑞汽车今年占据了车圈的高话题榜。要知道往年,销量已沦为三流的奇瑞汽车,也就在发布销量或新车,或者有重大人事变动时,才会被媒体报道一二。只是目前来看,奇瑞汽车增资扩股计划暂时碰到了钉子。奇瑞汽车以及母公司奇瑞控股集团发布的增资扩股公告四次延期,没有新投资方接盘。也因此,奇瑞汽车又一次上了汽车圈头条。此前,还有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内部人士称有7家意向方有意投资。从现在的结果看,奇瑞汽车打脸了。
 
 
 
        针对奇瑞对增资扩股项目未来的打算,是放弃还是继续?笔者采访了奇瑞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贾亚权,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前不久,奇瑞汽车又经历了一次人事大变动。10月初,原奇瑞汽车总经理陈安宁离开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再次出山。该消息震惊了整个汽车圈,要知道大家一致认为陈安宁是尹同跃的接班人。但考虑到奇瑞汽车要进行混改,陈安宁辞职似乎又在意料之中,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当然,从奇瑞汽车的角度来看,上述问题都不影响其发展。因为销量回暖了,根据发布的数据,奇瑞汽车前11月累计销量为669573辆,同比增长13.8%。其中,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81266辆,同比增长211.4%。
 
        但让人奇怪的是,销量上涨了,业绩却没有好转。根据2018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奇瑞汽车净利润亏损达14.43亿。而且刨除扣非净利润,奇瑞汽车已连续多年亏损了。对于奇瑞汽车来说,2018年也是一个冬天。销量好转却未改变业绩下滑的惨剧,总经理突然离职,增资扩股计划失败。而造成此类后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增资扩股为何失败
 
        2018年9月25日,奇瑞汽车及其母公司奇瑞控股一同发布增资扩股公告。前者拟增资底价为79.11亿元,后者为83.33亿。但没想到,四次延期公告结束后,没有新投资上者接盘。这预示着,奇瑞汽车及奇瑞控股增资扩股计划目前失败了。
 
 
        根据公告显示,公告期满,如未征集到意向投资方。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最长延长四个周期,其他条件不变,直至征集到的意向投资方数量不少于1个且对应的延长周期结束,本项目公告期结束。奇瑞增资扩股募集到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偿还负债,公司现有业务、新业务的发展及日常经营。犹记得,奇瑞汽车还曾向媒体透露过,有数家投资方有意介入,并有意联合投资。还有不少媒体罗列出意向投资者,包括复星集团、宝能团体、华夏幸福、五粮液等。但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投资谈判过程可能不太顺利。笔者就奇瑞增资扩股失败一事咨询了深懂投资的观察人士。他表示,投资方在这轮没有入股奇瑞,有几个原因:要价太高;地方国企背景影响;经营状况不太好;非上市公司。
 
 
        奇瑞汽车及母公司奇瑞控股增资扩股低价总共为162.44亿元,而且还要求是同一投资方。。如果有投资方愿意入股,他将获得奇瑞汽车18.5185%股权,奇瑞控股31.4419%的股权。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方没有控股权。奇瑞控股目前股权结构中,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芜湖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目前占股40.11%,以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为主要持有人的芜湖瑞创占37.02%,华泰资管持有22.87%股份。笔者认为,因奇瑞汽车是地方国企,牵涉利益关系复杂,不可能让出控股权。对投资方而言,花了近100亿还拿不到控股权,这买卖不太划算。
 
 
 
        数据来自天眼查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从资本逐利的角度来看,他们更看重这些行业。首先是垄断行业,“非充分竞争领域的话,我能够赚到足够的钱”;第二是与投资方业务相关,能够通过央企或者国企拿到准入门槛。他认为“奇瑞这两点其实都不具备”。另外,奇瑞汽车经营现状不被看好。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力和研发实力,奇瑞汽车在自主品牌中,都不再占优势。在后起之秀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年销量破百万辆,向高端市场转型时,奇瑞汽车还窝在低端市场,年销量一直在50万-70万辆徘徊。上述观察人士认为,奇瑞汽车是非上市公司,像财报这类东西投资人看不到。虽然上海清算所有奇瑞汽车历年财报,但因没有正规审计过,不具备约束力。
 
        上述种种因素,是造成奇瑞此次增资扩股失败的原因。不过,上述观察人士认为,现在说奇瑞汽车增资扩股计划失败为时过早。目前要价过高是阻碍投资者的关键,但“交易肯定要磋商的”。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也认为,不能用“流产”定义奇瑞此次增资扩股项目,只是双方没有谈妥。如果未来谈妥了,奇瑞汽车或许就能找到新的战略投资人了。
 
        销量好转,业绩继续下滑
 
        奇瑞汽车今年销量上的表现令人惊艳。在中国车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不少品牌销量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奇瑞汽车竟然实现了逆市增长。根据奇瑞汽车发布的数据,前11月累计销量为669573辆,同比增长13.8%。其中,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81266辆,同比增长211.4%。
 
 
        但奇瑞汽车的高销量是靠终端优惠撑起来的。笔者查阅汽车之家报价发现,奇瑞汽车即使卖五六万的产品,终端也有大约5000元优惠。销量较好的瑞虎8,最高优惠幅度达1万。即使是刚上市的艾瑞泽GX,最高优惠幅度也达1万。
 
        奇瑞汽车旗下产品多投放竞争最激烈的低端市场,刨除各项成本,利润本就不高。再加上终端优惠较大,利润进一步被压缩,甚至亏本卖车。所以,奇瑞汽车今年出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情景,销量回暖了,利润却下滑了。笔者登录上海清算所查阅了奇瑞汽车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78.29亿,净利润亏损高达14.43亿,相比去年同期的0.24亿,同比下滑96.26%.
 
        奇瑞汽车负债率更是高居不下,常在70%以上。因盈利能力差,负债率高,奇瑞汽车多年没有实现盈利。奇瑞汽车偿还债务额度巨大,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其用于偿还债务金额高达230.47亿。事实上,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2012年,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营业利润一直处于负值状态,依靠政府补贴维持经营。
 
        奇瑞汽车一直标榜自己是靠技术起家。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对新华网表示,过去几年,奇瑞每年投入40亿左右的研发费用。奇瑞在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做得都比较好。
 
 
        但根据奇瑞汽车自行发布的财报显示,其前三季度研发仅仅花费了1.53亿。有意思的是,利润表研发费用一栏没有显示2017年同期数据。笔者查询2017年度报告,在营业总成本标准没找到研发费用一栏。反观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前三季度在研发上的花费已超30亿元。相比吝啬的研发费用,奇瑞汽车在销售、管理和财务三方面花费却不少,加起来将近35亿元。其中,奇瑞汽车前三季度花在销售方面的费用高达12.68亿。奇瑞汽车2017年销售方面的花费,与向来以营销著称的吉利汽车相差不大,均超20亿,但成果天差地别。
 
        笔者就研发费用一事采访贾亚权,未得到回复。
 
        尹同跃再次“出山”的悲与喜
 
        2018年对于奇瑞汽车而言,注定是波折不断的一年。陈安宁的离职,让奇瑞汽车断了一条臂膀。表面上已退居幕后的董事长尹同跃再次出山,兼任总经理一职。从奇瑞角度来看,这一变化不知是悲是喜?
 
 
        尹同跃和陈安宁年龄相差不大,成长背景却不同。尹同跃毕业即入职一汽集团,随后成为奇瑞汽车主创之一。按尹同跃自己的说法,奇瑞汽车就是他的命。再看陈安宁,有留洋背景,曾在福特干了近20年,他在奇瑞汽车属于空降兵。去年,他才从尹同跃手中接过奇瑞汽车总经理一职。奇瑞汽车是地方国企,股权和人事结构较为复杂。陈安宁作为海归派,与内部的本土派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所以,对于此次陈安宁的离职,有媒体猜测或许与内部争权有关。有业内人士分析,陈安宁在这个阶段选择离职,或许与奇瑞汽车增资扩股有关。新资本入驻后,奇瑞汽车势必会对人事进行大整改。在混改完成前离职,至少走得体面。另外,钟师认为,奇瑞汽车总经理是职业经理人制度,接班人是上级委任的,不见得从总经理提拔。可见,媒体对“陈安宁是尹同跃接班人”的猜测不太现实,而这或许坚定了陈安宁离职的信心。毕竟陈安宁在奇瑞汽车九年,无太大功绩。还不如趁着离60花甲还有几年,回老东家福特再干一番,也离家庭近些。
 
 
        对于尹同跃接任奇瑞汽车董事长一职,笔者毫不意外。一直以来,陈安宁的曝光率远远低于尹同跃。翻看与奇瑞汽车领导有关的讲话,许下豪言的,多是尹同跃。大家每次提到奇瑞汽车,首先想到的也是尹同跃而不是陈安宁。到2018年,是尹同跃掌舵奇瑞汽车的第14个年头,带着奇瑞攀上过巅峰,现在正陪它度过低谷。他当了13年的总经理,去年才让位给了陈安宁。尹同跃在奇瑞汽车内部的威望无人能比,陈安宁辞去总经理职位,他接手是最合适的。
 
 
        但笔者曾在《起底尹同跃,掌舵奇瑞汽车14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文中提到,尹同跃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善用情怀管理公司,绑架一线员工,鼓励他们拼命加班干活。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奇瑞汽车需要建设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健康完善的用人体系。以制度来平衡海归派和本土派管理层的观念冲突,抑制人才流失之风,降低管理成本。要知道,奇瑞汽车每年花在管理和财务费用的总成本,已超40亿,是研发成本的数倍。
 
        再进一步说,奇瑞汽车虽然此次增资扩股计划失败了,但只要价格等谈妥,混改是迟早的事。到时候,尹同跃还能不能坐稳奇瑞汽车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职,还是未知数。
 
        结语:奇瑞汽车的遭遇,可悲可叹。曾经,他也是自主品牌的一哥。为了立起来,砸巨资搞技术,高薪聘请海归派技术人才。只是,当时公司管理观念、汽车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理念,都没有给海归派提供静心研发产品的时间。最终,奇瑞汽车迎合市场趋势匆匆推出的产品,都沦为了市场的末流,海归人才也离开了伤心之地。不过,奇瑞汽车或许只是暂时消沉。中国汽车市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有着深厚技术积累的奇瑞汽车,现在可能只是偏离了原来的发展轨道。如果它某日重回正轨,那么它的未来,我们依旧可期。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