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销量下滑背锅?东风柳汽总经理三年三变

  • 浏览量:4838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1-28
 
        从早年顶住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上马轿车项目,到一度成为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的黑马,东风柳汽的乘用车业务没能一鼓作气跨越年销50-60万辆的自主品牌生死线,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
 
        由商入乘(商用车转战乘用车)到底有多难?由重卡到MPV再到轿车、SUV的东风柳汽或许最有发言权。
 
        2007年就推出首款轿车的东风柳汽,在商乘并举的道路上摸索10多年后,其乘用车道路并未越走越宽,反而遭遇发展困境。
 
 
        1月16日,一则『总经理换将』的人事变动消息,令东风柳汽重回媒体视线。总经理再度易人背后,东风柳汽销量不断下滑,总经理也三年三变。
 
        虽说业绩不行就换人是行业惯例,但在车市步入寒冬的行业大背景下,人事频繁调整和销量下滑,很难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销量一下滑,就换总经理
 
        记者原本以为东风柳汽乘用车发展遇阻主要是自身实力不够,产品技术不过硬,集团资源支持也有限的大集团非嫡系自主品牌的『悲情样本』。
 
        但查阅近三年来东风柳汽在互联网上引爆的新闻,壹姐发现其高层人事变动也是相当频繁,一年一换总经理的做法,甚至和东风集团旗下合资公司神龙汽车有一拼了。
 
 
        1月16日上午,东风柳汽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一系列高管调整:原东风柳汽副总经理唐竞升任总经理,原总经理宣颖转任党委书记;刘小平、陈甲保任东风柳汽副总经理;覃柳明不再担任东风柳汽党委书记职务,毛卫国、莫荣博不再担任东风柳汽副总经理职务。
 
        东风汽车集团官方发布消息,称这一系列调整为:『是基于柳汽等原领导班子成员从大局和长远出发,主动提出退出领导班子,从事专项工作,给优秀年轻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记者在梳理东风柳汽的新闻后发现,这已经是近年东风柳汽总经理第三次换人。
 
 
        2017年12月4日,东风柳汽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领导班子调整:覃柳明不再兼任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宣颖担任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东风柳汽自杀入乘用车行业后首次出现销量下跌。
 
        2016年8月,东风柳汽宣布领导班子调整:原公司总经理程道然升任董事长,原销售公司总经理姚利文也升任为副总经理。同年12月,原东风柳汽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覃柳明升任公司总经理。
 
        这些人事调整背后,都是『经东风公司党委研究决定』。看来,在东风风行成为东风集团自主乘用车板块的领头羊之后,东风集团显然加大了对于东风柳汽的重视程度,但重视的同时,业绩考核也更加严,销量业绩不振就换人。
 
        虽说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有汽车企业调整人事,能者上庸者下,干部年轻化是必须的,而且想要找到能够打破国企惯性与关系网的能人高手也确实不易,但另一方面,企业高管一年一换的节奏,对于企业发展绝非好事。
 
 
        尤其在行业面临变革、市场竞争益发激烈的现在,对于弱势品牌、弱势企业而言,过于频繁的人事调整,只会让企业陷入管理混乱,市场溃败的更快。从实际发展来看,东风柳汽和神龙汽车似乎都进入一个业绩不好-换领导-业绩下滑的恶性循环中。
 
        乘用车销量跌回『解放前』
 
        2018年,东风柳汽旗下乘用车品牌东风风行共销售12.84万辆,同比下滑44.25%,是东风汽车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版图中下滑态势最严峻的板块。
 
        虽说车市寒冬中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但对于在乘用车领域『艰苦奋斗』了10多年的东风柳汽而言,去年的业绩大有『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心酸。
 
        2007年,在没有集团层面支持和认可、也没有轿车生产资质的情况下,东风风行推出首款轿车景逸。由于没有轿车资质,初期东风风行只能打擦边球,不敢将其称为轿车,而是定位『自主大两厢家用车』。
 
 
        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东风柳汽很快就尝到了由商入乘的甜头。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东风风行销量为13.67万辆,2013年销量增至18.02万辆,2014销量跃至24.09万。
 
        同样在2014年,东风柳汽在东风集团的支持下获得轿车资质,颇有『野孩子』终于被允许『入园』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伴随东风集团对于自主乘用车业务的重视,销量规模最大、增势迅猛的东风风行也被列入东风集团自主乘用车的大版图中。
 
        但此后东风风行却没能继续保持高增长,2015和2016年销量分别为25.27万辆和26.13万辆,在市场大盘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的背景下,连续两年保持微增长。
 
        到了2017年东风风行共销售23万辆,同比下滑11%,是品牌成立1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到了2018年,虽然同样有热门的SUV产品助阵,但销售业绩更为惨淡,乘用车销量重回10万辆级。
 
 
        早年顶住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上马轿车项目,到一度成为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的黑马,及至成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一哥』,再到近两年销量快速跌落。东风柳汽的乘用车业务没能一鼓作气跨越年销50-60万辆的自主品牌生死线,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这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底子薄弱,由商入乘不易
 
        熟悉东风柳汽的业内人士分析后认为,东风柳汽眼下的乘用车困境,主要源于入乘多年但投入资源有限,没能在短时间里打造足够牢固的护城河: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设计与品质没能紧跟行业步伐等。
 
        从产品布局来看,东风风行目前有一款轿车景逸S50,一款新能源轿车S50EV,5款SUV:风行T5,风行SX6,全新景逸X5、景逸X3、景逸X6。
 
        对于2007年就推出首款轿车的东风风行而言,目前这样的产品阵容并不算强,而且从发展上看,后来东风风行没有继续在轿车领域投入太多,主要精力都投向市场火热的SUV领域。
 
 
        虽然涉足轿车领域并不晚,但东风柳汽并未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至今日,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一直外采。
 
        有离职技术人员曾透露,虽说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动力总成能自己研发的自主品牌很少,但参数标定等关键技术主机厂还是得自己掌握。『乘用车研发部门只有300余人,很难有人手和精力涉足核心技术开发,主要是做项目管理和业务外包,严重依赖供应商和设计公司。』
 
        营销上,东风风行多年也没有在品牌层面有太多令业界叹服的建树,主要都是围绕产品来做营销。营销打法仿照商用车产品,和产品规划一样,什么流行做什么。
 
        去年推出的风行T5,打出的口号是智能社交SUV。看得出是想紧跟行业智能互联网的热潮,但社交SUV的称号就让人有些看不懂。
 
 
        产品命名体系也有些让人困惑,景逸作为轿车与SUV的乘用车品牌的知名度尚有待提升,东风风行又推出风行SX6、T5等车型,在MPV领域,也是既有菱智车型,又有风行车型。
 
        据说,这样做为了照顾两个经销商网络的利益:原有以MPV为主的网络与后期发展的轿车与SUV网络。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产品命名体系未免让人混乱。
 
        品质方面,从2017年起,东风风行宣布全面进入产品2.0时代,要做高品质产品。但从产品投诉的热点上看,2017款与2018款车型的投诉依然不少。
 
        现在回过头看,前些年车市高速增长,加上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转型向上,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市场需要更有性价比的产品时期,东风风行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但只靠性价比显然难以长远,永远有更能拼低价的品牌,斯威、宝骏、众泰等众多品牌加入,东风风行就有些难以招架了。另一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又使得东风风行无法像吉利长城那样实现向上突破。
 
        总而言之,从产品设计到核心动力总成、产品品质,较早由商入乘的东风风行都未能打造坚固的『护城河』。一旦市场寒冬、行业淘汰赛加剧,东风风行就扛不住了。
 
        写在最后:由商转乘坑太多
 
        当然,这并非东风柳汽一家的困境,由商入乘也是国内众多商用车、微车企业的共同选择。厦门金龙、浙江青年、福田汽车、重庆力帆、江淮、上汽通用五菱、哈飞、昌河等众多企业纷纷涉足乘用车。
 
        这些企业由商入乘的发展路径也基本一致,初期从设计到核心动力都外包外采,产品主打性价比。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仅靠低价已经难以打动消费者,设计与技术外包,什么热门做什么的逆向开发造车之路也越来越难走。
 
        如今,有些企业已经完全退出,有些深陷困境难以自拔,有些积极寻求突破。世上从来没有好走的路,对于东风柳汽等汽车国企而言,今后国企深化改革与行业寒冬求生交织下的道路更是难走,且行且珍惜。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