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针对25日发生的试装车辆自燃事件,威马汽车再发声明,详细解释涉事车辆的基本情况和事发经过。威马称,8月25日中午,一名威马成都研究院员工,将报废试制车强行通电,驾驶至研究院所在园区的餐厅,并将该报废车辆停放在公共停车位。强行上电后,触发了报废车辆的短路风险,报废车辆电池包发生自燃,火势蔓延至座舱。
威马承认,自燃部件是报废车辆的电池包。而此前,威马汽车方面表示事故与电池电芯无关。
8月26日,事件爆发后威马在第一份声明中表示“事故原因是电器元件引发火情”。而在8月27日,威马汽车相关人士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此次事故与电池电芯无关,后续不会影响交付。”
威马汽车称,事故车辆生产日期为2017年10月,由威马汽车成都研究院试制车间,采用软模件和手工样件试制,装备浙江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的圆柱电芯电池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一辆野马新能源车充电时自燃,搭载的正是该品牌的电池。而由于谷神也是威马的电池供应商之一,当时也曾一度引发了对威马的质疑,并带来“退订”危机。
威马在声明中强调,威马汽车未来交付的车辆将会全部采用其它相关企业生产的高能量密度VDA方型硬壳电芯。
事故车辆作为威马汽车早期试装车辆,专门用于试验认证使用,包括道路测试、后碰测试和涉水测试等。行驶里程共计5.7万公里,主要包括强化路面测试、高环测试、山路测试、高原测试、高寒测试、高温测试等。在经过50公里/小时的后碰测试后,车体发生部分变形,但仍可正常行驶,电池包未见可视变形,电池包绝缘值符合测试标准。
碰撞测试后,车辆进行了涉水测试。经历过涉水测试后,该车电池包绝缘值低于质量标准。于是,威马汽车成都研究院决定对该车进行报废处理。报废后,该车拆除了后排及副驾座椅、车机和应急开关等零部件。
8月25日,一名威马成都研究院员工,将该报废车辆强行通电,驾驶至研究院所在园区的餐厅,并将该报废车辆停放在公共停车位。强行上电后,触发了报废车辆的短路风险,该员工午餐时,报废车辆电池包发生自燃,火势蔓延至座舱。
威马称,该涉事员工严重违反了“已报废车辆不允许整车通电启动”的规定。不过,事件也说明了威马汽车对于报废车辆管理存在两点漏洞:报废车辆未立即进行车电分离,存在电池包继续上电的风险;报废车辆及报废电池包也未即时运输到专业公司进行全面报废拆解。
对此,威马表示将对报废车辆的管理机制进行系统整改。报废车辆在第一时间由专职员工拆下电池包,实现车电分离。分离后的电池包与车辆,无缝运输至专业公司进行全面报废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