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许家印和解了!一文捋顺老贾的造车史,FF真的有未来吗?

  • 浏览量:3956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1-04
 
        恒大和FF的纷争暂时有了定数。继2018年12月31日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恒大与FF双方和解之后,1月3日FF发出内部邮件正式确认了FF中国分家方案:根据和解协议,FF将会回收除南沙土地及设备之外的FF中国全部资产,包括莫干山项目、技术、专利、原有团队、管理权以及相关权益。而广州南沙工厂则划归恒大。
 
 
        可以说,无论上一家投资乐视或者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后称FF)的公司有多狼狈,贾跃亭永远能在山穷水尽时四处逢源。而最近与恒大无限扯皮的FF,在仲裁的过程当中也没忘“干正事”。10月31日起全员放假并宣布事实破产的FF,11月13日就从荷兰区块链公司EVAIO处获得了价值9亿美元(约合62.39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投资。这笔钱将在3年内,通过STO的方式分期付给FF。
 
        “怎么还有人相信贾跃亭?”质疑声和那张使用频率颇高的“为梦想窒息”图,不出意外地填满了评论区。FF的又一次绝地逢生,让看空FF的人们开始好奇——这个潜在的“冤大头”EVAIO是什么来历。根据路透社的报道,EVAIO公司的高层以及技术员工,大多都来自于特斯拉。而EVAIO的CEO Patrick De Potter更是特斯拉的早期员工,并曾在欧洲区担任要职。
 
        Patrick De Potter也在公司宣布投资后表示:我们在任职特斯拉时就注意到了FF以及他们的产品,FF 91是我们最喜爱的电动汽车之一。
 
        不论荷兰人是否真心热爱FF,3年9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已经板上钉钉。前几天还奔走在融资路上的贾跃亭,也超额完成了5亿美元的融资目标。从贾跃亭的推特及微博回复来看,显然他在国外得到了更多的关照——不管是在舆论还是资金上。
 
        在中文世界里被日常谴责的贾跃亭,却在互联网的另一端获得了截然相反的喜爱。
 
        不过,这回帮助FF渡劫的不光是投资方EVAIO,还有帮他们牵线的融资顾问公司Stifel。这家有着超过100年历史的投行,曾为多家著名企业提供融资顾问服务。从2005年到现在,Stifel完成的IPO股权融资案例还超过了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成为该领域成绩最佳的投资银行。
 
        据FF美国一位参会高管透露:“公司目前估值超过100亿美金,远超当初恒大投资FF时仅45亿美金的市场估值。”此前,FF方面对外透露:FF美国净资产价值超过6亿美金,债务仅为数千万美金,资产远大于负债。
 
        所以当FF获得Stifel的顾问服务后,擅长“蒙眼狂奔”的贾跃亭和FF终于睁开眼睛定下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2020年。彼时,FF希望在Stifel的帮助下顺利完成IPO,而这个时间也比公司此前制定的上市计划提早了3-4年时间。
 
        关于贾跃亭和FF的争议永远不会停歇,但贾跃亭筹钱和拿钱的经历依然像是一部科幻小说——不管遭到多少质疑,贾跃亭都能从看似不可能的绝境中获得投资。这也许是贾跃亭作为“头号玩家”,在造车这场游戏中最让其他人羡慕的一项天赋了。
 
        Chapter one:拿下内华达(2014年-2015年)
 
        法拉第未来,一家2014年成立于硅谷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它在中文世界的第一次亮相,应该是在2015年底放出斥资10亿美元建厂造车的消息时。那时候的中文媒体们,仍然在用“神秘”甚至是“特斯拉杀手”这样的词在形容它。虽然如今看来这些用词略显可笑,但这家和乐视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在当时绝对是一家明星企业。
 
        当时大家都非常乐观——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2015年12月13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获乐视高管支持,法拉第电动车斥巨资在美建厂》的报道。
 
        整体来说,这是一篇非常积极正向的文章。“直接间接创造1.3万个岗位”、“2.15亿美元政策优惠”、“20年内创造7.6亿美元税收”,众多明确的数字似乎给FF和内华达州分别服下了定心丸。显然,当时已经开始交付Model S的特斯拉,除了让州政府看到了一辆酷炫的电动汽车,还有其背后EV市场能够带来的可观的税收收入。
 
        有了孵化特斯拉电池工厂的成功经验,再加上贾跃亭本人亿万富翁的光环、乐视作为明星公司的背书,FF成为第二家特斯拉似乎是顺理成章。更何况2015年的FF就已经放话:最早2017年就将上市自己的第一款电动汽车。
 
        当所有人都看好新晋明星公司FF,希望它能够帮助奥巴马政府完成“2015年要有100万辆上路行驶的电动汽车”的目标时(实际上到2015年底美国只有33万辆电动汽车上路行驶),法拉第未来第一次让人失望了。
 
        Chapter two:“FF没钱,这是庞氏骗局!”(2016年)
 
        FF与内华达州政府的蜜月期很短。2016年11月15日,内华达州财务官Dan Schwartz在公开场合谴责FF,将它们的汽车项目称为“庞氏骗局”,并确认FF价值10亿美元的汽车项目已经实际停产。“贾跃亭宣布了太多项目,内华达工厂项目也拖欠了3个月的工程款,但他们从没提过自己的资金问题”,Schwartz在采访中表示。
 
        这位拥有于哥伦比亚大学MBA学位的官员,在银行和证券业从业超过35年时间。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FF身上时,Schwartz已经看到了FF唯一的资金来源——乐视,以及这家明星公司在中国的危机。
 
        在Schwartz看来,FF说得太多做得太少。
 
        随后,FF立刻作出回应。11月16日,FF未来发表声明:FF发言人被误解,工厂从未停工,且资金已经陆续到位。而在这份声明当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句话,莫过于“FF首款量产车可能于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亮相。”
 
        但截至2016年10月底,FF的高管团队中已有6人相继离职。
 
        Chapter three:FF兑现了一半的诺言(2017年)
 
        2017年1月,FF兑现了诺言,但只兑现了一半。他们将一辆概念电动车FF zero 1带去了CES现场,而非11月声明中所说的第一款量产车。这款出自宝马前首席设计师Richard Kim之手的概念车外形非常具有科技感,还有人将它与保时捷919甚至是蝙蝠侠的座驾类比。但概念终究是概念,台下的人最想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量产款,并非蝙蝠车。台上的人,心里其实也很明白。
 
        但这一回,FF真的没钱了。
 
        2017年7月,贾跃亭接受了第一财经的采访。在采访中,他称FF的业务战略正处于重大调整期。调整过后,FF位于内华达的“10亿美元”工厂将正式停产,但公司已经确定了全新的厂址,将更快实现量产。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早先FF在内华达投资的工厂确实停产了,而且FF很可能直接买下一间现有的汽车工厂来造车。总之,之前言之凿凿要量产FF 91的贾跃亭,现在连去哪儿造车都不知道——更别提钱从哪儿来了。
 
        当时FF缺钱到发不出工资。一位FF中国的员工对回忆去年9月的情景,“领导对我们说,‘这个月可能发不出工资来了’。”时任FF中国COO、曾任广汽丰田副总经理的高景深,当时拍着负责车联网业务的同事的肩说,“要坚持住。”
 
        但像2017年9月发不出工资这样的窘境,持续的时间其实不长。一来FF将洛杉矶总部大楼作为抵押,从纽约投资公司Innovatus Capital Partners拿到1400万美元借款。而另一方面,神秘人物出现了。
 
        Chapter four:正主登场(2017年末-至今)
 
        神秘人物的出现,开启了这场造车界罗生门的序幕。
 
        发不出工资、CFO与CTO离职创业,FF的2017年底异常窘迫。不过此时,一家名为“时颖”的香港公司站了出来,与贾跃亭的FF以合资模式成立新公司Smart King。其中时颖出资20亿美元。后经证实,时颖背后的金主正是恒大集团。
 
        虽然恒大在2017年底救了FF一命,但直到2018年6月25日,恒大健康的一纸公文才告诉所有人——是恒大给贾跃亭和他的FF续上了命。
 
        对于恒大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抄底。根据媒体的多次报道,以及贾跃亭的个人口述,FF当时的市场估值在80-100亿美元。但恒大在2017年底,仅仅用了20亿美元就收购了FF 45%的股权。看上去这是一笔相当划算的生意,而且双方各取所需。但在这次交易当中,许家印和贾跃亭各自留了一手,这也为如今许、贾二人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投票权——公司话语权最直接的象征,水深火热中的贾跃亭却从来没有忘记把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次的交易,双方采取的是“同股不同权”的模式。许家印持股45%,但每1股仅有1票投票权,而贾跃亭手里33%的股权,却每1股有10票投票权。哪怕在董事成员中,FF的5个席位也远多于恒大的2个。这样一来,即便许家印是FF的控股人,但在董事局中,贾跃亭才是执牛耳者。
 
        虽然恒大承诺投资20亿,但这笔钱将分期到账。许家印是一个聪明人,他不想重蹈融创的覆辙。恒大和FF在合同中约定,如果贾跃亭花完先期到账的8亿美元,却仍然不能量产FF 91,恒大就将披上荆棘甲保护自己。
 
        很快,钱再一次花完了。让恒大更没有想到的是,快速把钱烧完的贾跃亭在香港提出了仲裁。不过许家印在合同里给自己留的余地,的确保护了自己的利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给出的结果颇有“息事宁人”的味道——①FF可以继续向外融资,但融资额不得超过5亿美元;②新股融资估值不得低于恒大投资后的估值,且恒大享有优先购买权。
 
        仲裁结果揭晓后,恒大、FF争先恐后地宣布自己获胜。虽然FF获得了继续融资的权利,但此时的战局并没有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钱,还是缺。
 
        10月31日,FF内部邮件称“即将进入2个月左右的过渡期”。在这期间,FF将再次停工,2018年5月1日后入职的新员工都将停薪留职,而2018年5月1日前入职的员工将继续保障FF 91的量产,但工资会临时下降。FF还称“理解在危难时刻离开的个别高层”,贾跃亭也从此只领1美元的年薪。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公司将继续寻找新的融资。
 
        但是,当所有人都觉得恒大和FF的肥皂剧将延续到2019年时,恒大却在12月31日用一纸公文,宣告这部资本市场年度大戏剧终。恒大在公告中称:双方同意撤诉,恒大无需再向FF注资。此前恒大投入的8亿美元转为FF公司32%股权,且恒大100%持有FF香港的股权。此外贾跃亭也有权在5年内回购恒大手中32%股份。
 
        缺钱已久的贾跃亭无疑失去了博弈的资本,最终只能妥协。对于双方的和解,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表示:“恒大拿到FF香港,贾跃亭放弃了中国的业务。贾跃亭的FF将与中国市场毫无关系”。
 
        从恒大的公告来看,通过新的重组协议,贾跃亭获得了喘息之机。黄立冲认为,假如贾跃亭找到新的投资者接手股份,后续再把恒大的投资赎回来,而恒大稍微亏损一点或者拿回本金,这对双方而言是最好的结局。
 
        Chapter five:EVAIO登场
 
        不得不感慨贾跃亭朋友圈之大。10月31日发布“停工声明”的FF,1天后就宣布得到了新的融资——就像文章开篇说的那样。在得到EVAIO和Stifel的帮助下,如今FF已经将目标定在了2020年的IPO上。贾跃亭也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新融资人只需再给FF5-6亿美元,FF 91就能立刻量产。而他自己也会拿出个人股权的64%激励不离不弃的FF员工。
 
        但FF 91能否量产,还需要多少钱才能量产,何时量产,产能如何?FF给这场造车运动留下了众多问号。贾跃亭和许家印的故事也在继续,到底恒大能不能得偿所愿,完成许家印的汽车梦想,贾跃亭能不能摘掉“麦道夫第二”的恶名,这些问题现在仍然没人能够回答。
 
        而且,当FF不断给肥皂剧吹出新的泡泡时,包括李斌的蔚来,何小鹏的小鹏汽车,李想的理想智造在内,众多造车新势力已经拿出了他们的量产EV。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到底还能等贾跃亭多久,这也值得贾跃亭和FF深思熟虑一番。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