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小鹏罕见联手:300亿充电市场,有人抱团杀入、有人倒闭离场

  • 浏览量:1021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12-16

 

  从“打赌”到“联手”,蔚来和小鹏都看到了充电这个数百亿的市场机会。

  12月11日,小鹏汽车正式宣布与蔚来NIO Power签约,双方就充电业务展开互联互通合作,为车主提供便利的出行充电体验。

  根据合作协议,小鹏汽车将陆续与蔚来NIO Power实现全国范围内充电桩分布数据、支付流程的互联互通。

  蔚来汽车CEO李斌(左)与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右)

  也就是说,小鹏车主可通过小鹏汽车App扫码使用蔚来超充桩快速充电;而蔚来车主也能在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通过蔚来App扫码使用小鹏超级充电桩加电。

  作为本次合作的上线福利,12月12日当天,小鹏车主在已接入小鹏App的蔚来超充站充电,可免缴服务费。(同理,蔚来车主可以享受免服务费福利。)

  显然,这只是双方合作的开始。

  正如蔚来副总裁沈斐在微博上写道的,“这仅仅是开始,NIO Power正以开放、共享、共赢的态度,与所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努力,致力于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加电的便捷性,让更多人了解、喜欢、用好电动汽车。”

  蔚,鹏友,一起加电

  去年底,蔚来汽车CEO李斌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因“一万辆交付”而打赌,输者送对方一台车。最终,这个赌局何小鹏输给了李斌。虽然,明面上看起来两人有着“一赌之仇”,但实际上双方私交甚好。据一位小鹏内部人士透露,这次充电合作是李斌和何小鹏两人当面达成的。从传闻流出到落地,将近2个月时间。

  蔚来ES8在小鹏超级充电站充电(来源:创业邦)

  最近两个月,这两家车企似乎也给人一种携手前行的感觉。

  11月初广州车展上,何小鹏透露的G3交付量为11,944台。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11月份小鹏G3单月销量达到1016台。预计到今年底,小鹏G3的总交付量将落在13,000台左右。

  根据蔚来汽车最新公布的11月销量数据显示,11月蔚来交付量为2528台,其中ES6在11月交付2067台,ES8占461台。1-11月蔚来交付数达17,395台,全年交付量有望冲击2万台。

  而在超充桩的建设上,小鹏和蔚来也都在加速布局。

  小鹏方面,据官方透露的信息,小鹏已签约超过120家超充站。截止10月底,小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19个城市投运了78个超充站。当前小鹏超级充电站单桩平均充电功率可达90kW,并提供最高2小时免费停车、极速WIFI等便利服务。

  蔚来ES8在蔚来超级充电桩上充电

  蔚来方面,蔚来NIO Power于今年7月在苏州开启首个超充站的试运营,截止11月底,在长春、西安、开封等10个城市建立了超级充电站,具体超充桩数量不详,每个超充桩最大充电功率105kW。

  蔚来还表示,接入小鹏超充站之后,蔚来App-充电地图已经打通包括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云快充、万马爱充、小鹏在内的全国90%直流快充桩的扫码充电及支付功能,进一步丰富用户的补能选择。

  “其实我们早就接入了市面上的绝大部分桩,绝不仅限于小鹏,只是其他主机厂没有太多桩而已。”蔚来副总裁沈斐在微博上表示。“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是让用户的加电体验更好,无论你用什么App、甚至不用任何App,在你线上线下所找到的任何桩上,都能最方便快捷地给你的爱车加电。”

  小鹏G3在蔚来目的地充电桩上充电(来源:创业邦)

  而小鹏汽车高级副总裁肖斌则表示:“作为主机厂探索自营充电业务创新的先行者,小鹏汽车与蔚来 NIO Power 将会在合作中挖掘更高效率的公共充电网络运营模式,为扩大用户出行半径而努力。”

  从混乱到联盟充电是下一个风口吗?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大批或被损坏、或已长满藤蔓的充电桩被闲置于北京蟹岛度假村,此后经历一场大火,蟹岛度假村也成为被曝光最多的充电桩“坟场”。

  一年过去,媒体再次走访发现,尽管现场已看不到大片被焚毁的充电桩,但使用情况依然冷清。而在度假村东门一侧的停车场内,30多台充电桩中,电源灯亮起的约20台,现场正在充电的仅有2台私家车和2辆新能源公交。

  蟹岛度假村荒废的充电桩(来源:猎云网)

  “整体看,国内充电领域已摆脱过去低技术门槛、简单商业模式阶段,进入了高技术门槛、技术和资本双密集的阶段。”

  今年4月,《中国充电服务市场如何健康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这样说道。

  《报告》估算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内充电桩“设备+裸站”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到2020年,充电服务费市场空间约100亿元;围绕大数据应用、汽车销售、广告收入的充电运营增值服务市场规模将超20亿元。

  虽然市场规模大,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吃上肉”。

  去年有媒体报道,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解散:公告称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因融资方式不当,公司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进入清算程序。

  在去年年初,充电网科技公司被曝因资金链断裂而宣布停止运营,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走上了被收购之路。

  去年7月初,被誉为充电桩第一股的北京富电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因未按规定时间披露2017年年报告,被新三板终止挂牌交易处理。

  得益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刺激,我国成为全球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第一大国。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产业发展的基础并不牢固。

  “充电行业现在主要有车企自建自营和第三方平台化的运营商两种模式。经过几年快速的发展已经涌现出了一些表现强劲的充电企业,但充电服务行业的格局尚未形成,仍有很大的变动空间。”

  早在2014年就进入充电领域的,新特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电桩总裁兼CEO先越告诉创业邦,“产业处于调整期,充电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同时他还提出充电行业的三大痛点:首先,建立充电网络先期投入和维护成本都很大。

  今年以来随着汽车销量下滑和资本市场的冷却,企业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资金的压力,特别是对于车企而言,要承担巨大的整车研发费用,能分配到充电网建设方面的资金恐怕会骤减,并且充电桩的收益极低甚至前期处于亏损状态,势必会降低大家的投资热情。

  其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

  不少地区部分场所如商场地下停车场有比较多闲置的充电桩,而部分人流车流较大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周边却存在充电桩不足、排队充电的问题。

  因此,如何根据人流量数据、建站经验等进行科学化的测算,使充电设施的覆盖密度和广度与用户需求相匹配是所有充电企业面临的一个课题。

  排队充电的网约车

  再则,用户体验较差。

  在产品功能上,如何提升用户充电使用流畅度,精准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 以及打通出行、消费和用电设施的数据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值得一提的是,邦哥发现早年很多充电桩采用购卡充电的形式,甚至有部分运营商只接受购卡充电的方式,导致充电体验差。后来用App扫码充电以后,车主们的手机便成了这幅模样。

  充电App一览(来源:电动车公社)

  而最近几个月,正如蔚来小鹏合作一样,不少运营商开始相互打通充电网络。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国网电动,在其中做到了“带头作用”。

  此前,国网电动发起了一个“畅行中国”的活动,新能源车主仅使用“联行逸充”一个APP,完成跨省跨市找桩扫码、路径规划、充电付款等全流程,行驶5000公里,穿越10余个省市,成功从成都抵达北京。

  这个叫“联行逸充”的充电平台,同样也是多家企业联手共建的。“2018年底,我们和南方电网,还有民营企业特来电等充电互联网企业进行混改,共同打造了一个全国充电网络平台。”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总经理沈建新表示。

  而未来在电动化领域,这样的联合会越来越多。

  车市寒冬席卷全球联合或将成为常态

  实际上,充电行业的发展困境与整体车市下行有一定关系,而下行趋势不仅是在中国市场,全球市场也在经历着惨烈的“车市寒冬”。

  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预测,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410万辆至8010万辆,同比下降5%。

  这将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汽车行业遭遇的最大程度跌幅。同时VDA预测,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下滑趋势还将继续,预计将下降1%至7890万辆。

  Ionity充电桩(来源:网络)

  在寒冬之下,面临电气化转型的德系、美系巨头们纷纷选择“抱团取暖”,比如说像服务于欧洲市场的充电网络Ionity。

  Ionity,是宝马集团,戴姆勒股份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大众集团与奥迪和保时捷的合资企业,致力于共同开发泛欧高速电动车充电网络。据了解,Ionity的成立源于欧洲本地充电运营商较少,迫使车企建立自己的充电网。而在今年9月,韩国车企现代和起亚也宣布将加入该网络。

  现代加入Ionity(来源:网络)

  据外媒报道,目前Ionity正在积极推进功率高达350kW的超快充桩建设,截至2019年5月25日,Ionity已安装及可用的超快速充电站目前已拥有101个,这是其在扩大充电网络上取得的里程碑。按照规划,Ionity到2020年目标建成400个超快充站(每个充电站平均有6个350kW的充电桩)。

  在Ionity之前,只有特斯拉从事直流快速充电网络的建设,不过特斯拉超级充电站为其车主专用。在建设规模上,Ionity目前无法比拟特斯拉的优势,但其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可达350kW,大约是特斯拉超级充电站120kW的3倍。

  在充电速度方面,如果是一辆支持350kW充电标准的电动汽车,充到80%的电量,仅需要5-8的分钟。

  Ionity充电桩分布图(来源:Ionity官网)

  今年底,刚刚宣布全力进军电动化的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也逐步加大对充电行业的探索。

  7月,星星充电与大众汽车集团、一汽集团、江淮汽车按3:3:3:1出资组建的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正式宣布成立,四方共同推动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不仅如此,江淮大众基于充电合作的基础,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12月11日,大众集团旗下在华合资纯电动汽车品牌思皓,与星星充电合作的思皓E20X凤凰里程项目正式启动,采用新车里程租赁模式。

  而用户支付99元基础会员费后,即可以平均每公里1元的价格用车。据了解,项目将在南京和常州首先开通。

  写在最后

  正如,李斌最开始以“加电比加油还方便”的口号宣传的一样,蔚来和小鹏合作之后,将会给双方用户带来更便捷的用车体验。在业内看来,他们为彼此建起了护城河。但或许在用户看来,这是一家有责任心的车企所应该做的事情。

  吉利李书福也曾多次提出,车企需要进行联合,来应对挑战。

  此前,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社论称,收购沃尔沃汽车、又购进戴姆勒9.7%股份的李书福认为,传统汽车制造商需要“觉醒”,转变商业模式,加大共享技术力度,才能在未来获得收益。

  “若公司坚持单打独斗,则注定要被其他巨头吞噬,而那些共同发挥优势的公司才会在未来获得成功。”李书福说道。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