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开放混动专利背后:用有偿服务制衡大众

  • 浏览量:1848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4-28

 

  4月3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无偿开放丰田拥有的研发HEV积累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23740项专利使用权。除了开放专利使用权之外,丰田还将对使用其电动化系统的企业进行有偿的技术支援。随着中日关系的转暖,丰田开始加速其中国战略的布局。包括新车型以及新能源车型的引入,雷克萨斯的国产化提速,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混合动力专利使用权的无偿提供。突然选择开放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混动技术,其背后到底是野心还是善心?

  

 

  专利无偿服务有价

 

  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传统燃油车节能经济性最好的系统。以丰田旗下油电混合凯美瑞为例,其工信部百公里油耗不过4.1L,而同排量的凯美瑞油耗却能高达6L,节油率超过30%;而雷凌的油耗变化也能从5.9L降至4.2L。在油耗降低上成果显著的混合动力,其成本上升相比于纯电动车车型来说更是微不足道,甚至完全可以通过整车配置的调整加以覆盖。而混合动力,也完全没有电动车的旅程焦虑,更没有基础设施上面的顾虑。所以在电动车技术成熟、大规模部署之前,丰田的混合动力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丰田对混合动力相关提供的支持性服务有偿收费,这也算为丰田找到一笔不菲的收入。但是,对于丰田来说,收入还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可以和其他主机厂建立更深层次、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由此带来丰田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比上升,培养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让政府官方看到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优势,以及提升丰田社会责任形象等,都是背后潜在的利益所在。

  

 

  扳回一局制衡大众

 

  大众近期开始大规模投放基于MQB平台的A级车电动车产品,而且基于MEB专用电动车平台的产品也是蓄势待发。此外,大众还与福特达成在MEB平台上生产福特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未来大众将这个电动车平台开放给全球车企的可能性在不断加大。而更大的体量,不仅能够帮助大众显著降低车辆的成本,摊薄巨额的研发投入,也能让自己的技术成为市场的主流技术,一举多得。大众和丰田近年在全球销量冠军的交椅上轮流上位,可谓竞争激烈。面对大众在中国市场大众全面开花、咄咄逼人的态势,在上一回合中在中国市场不敌大众的丰田下半场开始出手。无偿开放丰田拥有的研发HEV积累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23740项专利使用权,就是一招制衡的考量。

  

 

  简单来说,如果将来车企纷纷加盟大众的MEB平台,那不仅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将彻底丧失中国还有全球其他很多市场,同时也会失去其他车企在技术路线上的跟随。正如同丰田之前在混动专利技术上所垒起的壁垒,使得这个更具价值的新能源方案没有成为全球范围的主流方案,并最终导致纯电动车大行其道。

 

  争取转型时间

  

 

  对于丰田来说,基于自己的体量,无法去使用大众的MEB平台,因此为了摆脱自己的电动车战略的滞后,开放自己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将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战略转型时间。因为电动车的研发上市在丰田内部也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及专业的流程,也要进行充分的验证试验。让自己的混合动力技术成为电动车车型的空窗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希望保持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的丰田,开放混合动力专利,从更大范围来看,能够培养混合动力的用户使用习惯,并能一定程度上放慢中国的电动车进程,为自己争取到宝贵的战略转型时间。同时也能组成一个围绕在自己身边的朋友圈,形成自己混合动力技术的联盟,来与大众进行更深层次的对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老谋深算的丰田开放其混合动力技术自有其自身的战略考量。但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来说,电动车成本高企,短时间难以下降。而从法规角度来看,中国不仅有新能源积分,更有公司油耗两个评判指标。使用混合动力技术,虽然无法获得新能源积分,但是能够显著降低车辆的油耗,满足油耗考核要求。更何况,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 all-in电动车的风险的确有点大。虽然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将来中国车企要想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作为,肯定是要走出国门,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目前来看,电动车在美国肯定不是那么流行。所以,对于心有余力的车企来说,与丰田进行合作,也未尝不失为一个好的新能源路线。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