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来,共享汽车领域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奇特景象!这一厢是途歌、友友用车、北京“EZZY”、天津“SHARENGO”、“济南中冠”、杭州“麻瓜出行”等共享汽车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解散、倒闭;那一厢是一汽、上汽、东风、北汽、广汽、长安、吉利、江淮等整车企业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集体与滴滴“抢饭碗”……
整车企业加速布局“网约车”
据出行行业数据分析,2018年全球共享出行市场总销售额大约1830.85亿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6860.92亿元,2018到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9.83%。在中国市场,2018年共享出行市场总销售额大约544.28亿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2796.52亿元,2018到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93%。
被寄予希望的中国市场,即将成为全球出行行业的最大红海,而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和运用,也让中国市场成为了香饽饽。
截止目前,六大国有集团车企都建立了自己的出行公司,这包括一汽集团的“一汽出行”、东风汽车的“东风出行”、长安汽车的“长安出行”、北汽集团的“华夏出行”、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除了各自独立的出行公司,这些车企集团旗下还有不少出行公司或出行品牌,比如一汽大众的“摩羯出行”,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合作的“T3出行”等。
这其中,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出行可以说是离成功最近的品牌,也是业内首个建立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标准的专车品牌,并且是中国首个获得网约车牌照的整车出行品牌。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曹操专车出行服务,已在全国28个城市投放超过2.9万台纯电动汽车,注册用户达1700万,每日实际成交单量维持在36万单。截至2019年9月20日,曹操出行的出行版图扩展至50城。2019年10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曹操出行以100亿人民币估值上榜,排名第224位。
此外,造车新势力企业也绝不甘心落下这场饕餮盛宴。新特汽车的“新电出行”、小鹏汽车的“有鹏出行”、威马汽车的“即刻行”等纷纷入局。
值得关注的是,与前几年扎堆分时租赁不同,此次新一轮的车企布局大多瞄准了“网约车”,乐此不疲地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申请网约车运营牌照,财大气粗的已占领了多达50个城市,谨小慎微的盘踞在一个热门城市试水,也有专注于三四线小城市的。(表1)
车企布局出行领域的优势和劣势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车企在出行领域的布局当然也不例外。
在打造出行平台方面,与互联网企业不同,车企有自身的优势。
首先,车企拥有整车研发制造的优势,可以结合市场环境与应用需求个性化定制出汽车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车企能有效对汽车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出行平台车体能够实现生产、销售、管理、回收等闭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比如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管理。这一点是互联网企业难以企及的。
其次,在安全管理上,车企的优势也很明显。近年来,出行平台企业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使得社会各界对出行平台能否保障出行安全打上一个问号。目前,一些车企推出出行平台时,重点强调出行安全性。有的车企要求所有的司机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和身份资料存档。如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平台要求每一位上岗的司机都是上海人,且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而现有的互联网出行平台企业以私家车辆为主,入行门槛较低,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另外,由于传统车企本身具备较强的产销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市场投放大量的成品汽车,迅速抢占市场。同时,传统车企打造自己的出行平台业务省去了向租赁公司租车的环节,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
车企进军出行领域固然在车辆的采购和布局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传统车企熟悉的是工厂式管理,不太熟悉和理解互联网化的平台和个性化出行需求,思维和体制等因素深度影响着整车厂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
从以上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大多数车企都是以企业所在地为起点,逐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出行业务,其中曹操出行作为最早一批出行品牌目前运营的范围最广,其余多数品牌仍然只是在部分城市展开,地域局限性较大。
从这一点看,专业网约车品牌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例如目前较热门的滴滴出行、美团打车、哈啰出行和高德出行等,它们可以利用各自的流量优势,吸引全国的手机线上用户。不仅如此,这些互联网企业在对大数据和用户信息的运用方面,以及品牌运营方面都具有传统车企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传统车企同这些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