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以梦为马的青年学子,一批扎根汽车工业多年的行业专家,因为第三届“东风梦想车”中国青年汽车创意设计大赛,在2019年的夏天,他们开始有了交集。当天马行空的90后、00后的青年学子,遇上“画风”认真的80后东风助梦导师,一场思想上的碰撞与融合就此展开……而梦想,也在悄然间点亮。
开启120小时“飞升进阶模式”
今年6月,第三届“东风梦想车”大赛复赛顺利举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10件作品入围决赛,大赛正式进入飞升训练阶段。
飞升训练,是通往冠军路上的最后一场硬仗。为了完善10强作品,“东风梦想车”大赛此次撬动各方资源,集结了包括东风商用车、东风乘用车、东风启辰、神龙公司、东风柳汽、东风小康在内的东风公司10家整车企业加入“战局”,与10强团队分别“配对”,组成联合战队,共同开启120小时的飞升进阶之路。
助梦导师指导战队成员
这是“东风梦想车”大赛自2014年办赛以来,飞升训练环节首次采取东风10家子品牌共同参与的模式。8月4日,来自湖南大学“向上Z方向”团队的闫增辉,带着他的参赛作品《半》来到武汉,即将辅导他的助梦导师是东风雷诺试制科的欧阳炳。这是一次一拍即合的“牵手”。“《半》这件作品通过两个交叉的半圆作为起始点,整个创意方面有很强的想法。作品的设计理念是激情与舒适并存,也正好与雷诺‘Passion for life’的品牌主张不谋而合。”欧阳炳说。
“向上Z方向”团队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江苏大学“共产主义接班人”团队的张肖、张瑞走进了东风本田工厂。“这是我第一次参观整车厂,我发现设计师的一笔一画,每一个线条,都会影响车辆的制造,所以做设计也需要工匠精神。设计可以妥协,但一定要优化,认真细致。”张肖说。
张肖所在团队,根据潘诺斯三角形模型的元素,从环保的角度设计出一款名为“SC-B Concept Car”,满足城市出行观光、景区观光和公共设施三方面需求的概念车。由于设计思维过于庞大和复杂,团队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深化点。在与东风本田助梦导师周伟、奚小龙沟通后,张肖选择精简部分功能设计,从而让作品更聚焦。“做设计要学会适当舍弃,要遵循少即是多的设计思维,将一两个点放大,去解决目前人们用车的痛点。”张肖说。
一半是梦想,一半是成长
飞升训练,不仅仅只局限于设计本身。
当青年学子汲取着助梦导师传递出的知识和经验的时候,成长,可能只是一瞬。而青年人的每一次成长,都让他们离梦想更近。
“我们希望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把时间看成重要资源,将工作方式由串联改并联,明确关键路径图和主轴,提高效率。”在飞升训练过程中,欧阳炳特别看中对年轻一代工作方式的培养。
在决赛中将10强作品的创想完美呈现,是飞升训练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经过飞升训练,闫增辉学会了时间管控,学会了怎么在设计与应用中寻找平衡。张肖学会了化繁为简,让图片去说话,让作品去发声。在东风股份,“梦想车队”团队亲身了解到一个真正的汽车设计师是如何做设计,怎么让设计回归于实践。
在东风日产,“LG-XIN”团队的罗国鑫对汽车设计也有了更新的体会。他不仅了解了汽车是如何在工厂中通过自动化设备以及组装工人把一个个零件组装成一辆可以行驶的汽车,同时还懂得了,作为一名设计师想法应该大胆,不被现实桎梏。
“LG-XIN”团队
在东风乘用车,“城市之光”团队通过对作品的概念立意、整体使用流程和模式进行提升和完善,意识到交通工具的设计不仅仅是造型的推敲演变,更多的是思考人车社会之间的关系,思考交通工具在当今社会模式下的意义。
“城市之光”团队
在东风商用车,“岛上的造型小分队”团队在系统化了解汽车设计流程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东风家族化设计语言的认知,还学习了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整套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可以说,与助梦导师打磨作品的过程,也为青年学子打开了从课堂理论走向实践与应用的大门。
“岛上的造型小分队”团队
作为新一代青年汽车人逐梦的舞台,“东风梦想车”大赛对学子而言,一半是梦想,一半是成长。通过大赛,这群汽车青年与助梦导师携手,碰撞出关于未来梦想汽车的奇思妙想,点亮了梦想,收获了成长,这些都是比大赛荣誉更为珍贵的财富。回看曾经,汽车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一部逐梦史。眼下,梦想在即,关于未来汽车的N种可能,也即将在“东风梦想车”大赛决赛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