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丰田外族,将日本送上世界汽车强国,却完璧归赵于堂兄

  • 浏览量:3218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5-23

 

  在美国人眼中,他是令人难以置信地成功逆袭底特律的日本人;

 

  在日本人眼中,他是将大和民族送上世界汽车强国榜的中流砥柱;

 

  在丰田人眼中,他是大业既成后,完璧归赵于长堂兄一支的丰田守护人。

 

  如果说缔造丰田汽车的人是丰田喜一郎,那么让丰田汽车在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一定是他。

 

 

  他就是丰田英二,执掌丰田时间最长(1967-1982)的人,目睹丰田走过破产、重组、合并,最后带领丰田再次起飞,丰田旗下最有名的皇冠和雷克萨斯,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位性格与丰田喜一郎以及继任者丰田章一郎(就是现任社长丰田章男他爸)都完全不同的丰田。

 

 

  一场葬礼

 

  1919年,6岁的丰田英二懵懵懂懂地坐在人力车上,被载到庙里,主持一场丧事。

 

  这是他母亲的葬礼。

 

  按照日本习俗,丧事不能由比死者年长的人主持,于是6岁的丰田英二就成了自己母亲葬礼的主持人,他的父亲只能在门口送行。

 

  过早地经历了母亲的离世,为少年英二的生命涂上了悲观的底色。

 

  幸运的是,这并没有让他萎靡不振。或者也可以说,丰田家族血统里对机械的天然热爱,拯救了他。

 

  他从小就在他爹丰田平吉独立开的织布机厂跑来跑去。

 

  (英二他爸是丰田佐吉的亲弟弟,年轻的时候跟在大哥佐吉身边,做纺织机销售,后来干脆自己搞了个织布工厂,小日子也算有声有色)

 

  每天放学后,英二就跑去看只穿一件丁字裤的大人们操作蒸汽机,还趁大人清洗锅炉的时候,在蒸汽机的余温里钻进钻出,就这样摸清了蒸汽机的内部构造。

 

 

  伯父的上海工厂

 

  稍懂人事的时候,英二的伯父丰田佐吉(传说中的丰田创始人)造的丰田牌织布机已经跟御木本的珍珠和铃木的小提琴齐名了。

 

  伯父的长子(英二的堂哥)丰田喜一郎比他整整大了18岁,也因此,丰田佐吉对喜一郎从小要求非常严格,但对英二却总是慈爱和气。

 

 

  年轻时的丰田佐吉

 

  英二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跟着伯父去上海出差,视察丰田在上海的纺织厂(貌似今天还在运转)。在伯父的大洋房里住了两个星期,要回家的那天早晨,他耍起赖:“我不要回家。”

 

  伯父一点儿不生气,还用各种条件把他哄回家。

 

  后来伯父对英二他爹说:“英二大概是喜欢汽车,所以不想回来吧。”

 

 

  1920年代的上海街头

 

  半年后的一天,英二他爹从德国带回一辆电动汽车。

 

  英二欣喜若狂,结果开到警察局领牌照的时候,发现警局根本没有电动汽车的牌照。警察蜀黍大伤脑筋,最后发了一张摩托车牌照,把父子俩打发回家了事。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整个名古屋地区开始通无线电了,英二立刻买来零件,自己绕线圈,造出一台石英收音机,收听学校的广播。

 

  到了中学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汽车广告,很多日本小孩把汽车剪报剪下来收集,乐此不疲。英二也是如此。

 

  "我讨厌当公务员"

 

  1936年,英二以东京帝国大学机械工程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

 

  按照惯例,学校有帮助学生就业的义务。

 

  于是指导员问他:"你是否想要担任公职呢?"这座东京帝国大学一向以出大官闻名。

 

  英二的回答是:"我讨厌当公务员。"

 

  讨厌当公务员的英二此刻有两条路可选:继承老爹的织布机厂;帮堂哥喜一郎组建全新的丰田汽车部。

 

 

  丰田喜一郎

 

  他本来的想法是先去别家公司做几年,再回来为丰田效力不迟。

 

  结果堂哥对英二的老爹的一句话“英二我要了”,让既是兄弟又是知己的两人一拍即合,像美国的莱特兄弟一样,开始了在日本造车的探索。

 

 

  1937年的丰田汽车总部

 

  一个人的研究所

 

  喜一郎拉着英二开始研究造车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是每四个人就有一部汽车了。

 

  喜一郎用起堂弟来,一点都不手软,甚至比对普通员工还苛刻——英二加入正在筹建中的丰田汽车部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受命在丰田旗下的东京芝浦某汽车旅馆里建一间汽车研究所,研究造车用的机床。

 

  说白了,就是喜一郎单独给机械工程专业的堂弟开了一个部门,造什么车,怎么造,自己研究去吧。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英二每天就待在空旷仓库里的一个角落,琢磨造车用的机床。

 

  当时的丰田汽车,以“渣”闻名。

 

  渣到什么地步?借用才气逼人的媒体老师的标题:国产丰田,和尚坐禅。质量太差,销量不行。

 

  喜一郎也愁啊!但是身边的人要么是搞科研的,要么是工人,总不能自我监督吧?于是他盘算一圈,刚上任搞研究的堂弟好像有点闲,所以大笔一挥,坏车质量检查也归你管吧。

 

  恩,这个部门还是只有丰田英二一个人。

 

  于是研发人员英二的工作又多了一项——检查被顾客退回的丰田车,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偌大的研究所,就他一个人,研究所旁边就是司机公寓,秋天时司机太太烧烤秋刀鱼,香味就一直飘进英二的办公室。

 

  不过,这份工作培养了英二耐得住寂寞的性格,以及发现问题的特长,他在自传里写道:问题总在人们眼前涌现,能否发现并将其解决,则是一个习惯。所以后来他才能以可怕的效率发现丰田汽车生产制造流程的浪费现象,一根螺丝钉都不放过,被丰田人称为“脚上沾着铁屑的社长”。

 

 

  不久,堂哥喜一郎买回一架名叫“跳蚤”的轻飞机,这是法国人造的单人座机。英二见机就拆,画了一份构造图,可惜只限于研究,后来一直没有造出来真正的飞机引擎。

 

  从这开始延伸,他开始有了研究直升机的念头,包括火箭。

 

  喜一郎灰常支持他的敢想敢做精神,给了他一张当时很稀罕的百元大钞,让他去买讲如何造火箭的书。英二果真买回10本外文书,认真研读,但每本书都提到“火箭实验的危险性很高”,他只好就此罢手。

 

  虽然这几样事都没办成,但是对于日后的汽车制造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37年,堂哥开来一辆DKW(奥迪的前身之一)前驱车,英二直接把这辆车原地拆了研究构造——可以说丰田最早的前驱车,就是在英二制图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DKW前驱车

 

  “底特律做的事,没有丰田不知道的!”

 

  1939年春天,28岁的英二在父亲的规劝下,跟他的相亲对象相处半年后,结婚了。

 

  结了婚就必须有自己的家,他爹就在英二工作的工厂附近买了块地,给他盖了座宅子。他每天徒步去上班,中途经过一片松树林,秋天时松茸很多,他就每天早上上班时采摘一些,藏在草丛中,下班时再带回家,让老婆煮了一起吃。

 

  在英二的自传《汽车巨子丰田英二》里,他的儿子于司郎现在还住在那栋旧居里。

 

 

  解决了终身大事的英二发现,公司里还有更大的问题等着他去解决。

 

  战时的日本,运输工具奇缺,丰田汽车质量再渣也是供不应求,于是技术员英二又被安排到一线新建的工厂负责组织生产。

 

  这期间,细心的英二干了一件大事:度量衡公制化。

 

  当时日本国内所有车都完全按照美国车的度量单位,各种引擎尺寸全部用英制,一下子全改了是很麻烦的事情,英二这么搞,公司肯定有人有意见,但是英二个性很倔,他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因此还得了个外号——沉默的公牛。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人家堂哥就是公司老大。。。

 

  这位老大并没有做多久。

 

  二战期间,丰田汽车大量员工被征召入伍,死的死,残的残,最后公司居然沦落到破产边缘,按照日本政府的要求,被重整分割成丰田销售和丰田汽车工业两家公司。

 

  更惨的是,丰田的股票也从48日元跌倒27日元,1949年英二他老爹过世的时候,税务机构催缴遗产税,他只能拿刚从老爹那继承过来还没捂热乎的股票作抵押。

 

 

  分拆重组后的丰田,掌舵者也不再是丰田姓——长达1年3个月的裁员直接导致了堂哥喜一郎含恨辞职,两年后辞世。

 

  直到今天,丰田家族的控股份额也只有1%左右,与福特家族掌控福特汽车约40%的股权大不相同。不过在日本的文化环境下,丰田家族对丰田汽车集团还是有绝对影响力的。

 

  技术员出身的英二得以被留任,但也只个是分管技术的高管而已。

 

  劳资纠纷告一段落后,英二带着堂哥“一定要造出和美国一样好的汽车”的遗志,访问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当时福特工厂日产8000台汽车,而丰田一天只有40台。。。

 

  那时候的日本人去美国,护照上都不准写日本人——在战后的美国人眼里,日本人都不算是完整的个体。

  

 

 

  接待英二的,是执掌公司刚满三年、意气风发的福特二世。

 

  小福特(趾高气昂地)问英二:"你想学些什么?"

 

  英二把脑子里想到的都说出来:"质量管理、生产方式……"

 

  小福特一脸不耐烦地回答:"你太贪心了。首先,福特根本没有全部都懂的人。"

 

  英二心想:“福特没有,丰田有。”

 

  他看到了美国人在生产流程中的浪费和低效,尤其是福特工厂可怕的库存量——他知道,福特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

 

  学习高手,但不迷信高手,这是英二的做事原则。

 

  在更为细致的一个半月实习期后,他在返给丰田总部的考察报告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底特律做的事,没有丰田不知道的!”

 

  英二的底气来自他对丰田人智慧的信心。

 

  “日本汽车工业的公用设施和工程师是很棒的,但我们的机械工具却不如别人。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能造出和美国同样的又好又便宜的汽车。”

 

 

  由此,他找到了改进丰田生产体系的方法——这就是日后深刻改变全球制造业面貌的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雏形,包括即时生产(just in time),供应链精益管理,所有零部件要在正好需要的时间上到生产线,减少库存,避免停线怠工等等14条原则。

 

  这是一套沿用至今、改变了整个现代汽车工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如同当年福特革命性的流水线生产一样,改变了20世纪全球制造业的面貌。

 

 

  当时的小福特可能不会想到,20年后他会带着自己的美国同行跟这帮日本人再度见面,只不过,上一次是“让我们来教导你们”,这一次是“敬请指教”,主宾颠倒。

 

  由此,丰田英二多了一个称号:日本的亨利·福特。

 

  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丰田英二还曾提出中国建厂的建议。之后两个月,丰田调查团来到一汽集团诊断生产线,中国企业也是那时开始接触精益生产,一汽变速箱厂为了这一理念的试验场。

 

 

  新中国领导人古牧与丰田英二握手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许多企业都把学习"精益生产"视为提高企业效率的不二法门,当时的中国企业家,几乎每个人都在读丰田英二的传记《汽车巨子》。

 

 

  “无法制造的国家必将崩溃”

 

  1955年1月1日,丰田第一款轿车产品“皇冠”面世。

 

  英二穿着小礼服,操纵着第一辆小轿车的方向盘,绕场开了一周,亲自把皇冠开下了生产线。

  

 

  几个月后,日本皇太子明仁视察丰田工厂。

 

  陪同参观的英二不经意问了句:“殿下愿意试试吗?”

 

  没想到皇太子欣然应允,跑起圈来速度还挺快。

 

  坐在副驾的英二一头冷汗,他忘了问皇太子有没有驾照了。。。

 

  丰田皇冠至此成为日本国车,如同德国国车是奔驰、中国国车是红旗一样。

 

  至今,日本天皇座驾还是丰田旗下的豪华车型。

 

 

  造完了小轿车,再造柴油车。

 

  丰田造柴油车的新闻,还在日本全国引发了一场口舌之战——当时五十铃(ISUZU)已经着手造柴油车了,丰田又何必加入呢?

 

  英二还因此被日本政府喊去谈话,重工局的课长劝他别再造柴油车了。

 

  他的回答是:“我不觉得政府可以命令我停止。就算通产省反对,丰田还是要继续销售。”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汽车普及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身为副社长的英二也在拼命努力工作。

 

  眼看皇冠在日本卖得不错,他有了"去美国卖卖看"的念头,于是先后跟日本福特、日野、大发这些日本国内汽车公司谈合作。这期间的花冠、科罗娜,现在已经是世界名车。

 

  这两个车名都是丰田英二起的,他说:给车命名,就好比给自己的孩子命名。

  

 

  汽车界的“日本制造”开始登场世界舞台。

 

  英二坚定地认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命脉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国力和发展前景的支柱。

 

  “无法制造的国家必将崩溃。”

 

 

  1967年,对丰田英二和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来讲,都是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年10月,丰田英二升任为丰田史上的第五位社长。

 

  就职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问他:“是不是因为你是丰田家的人才当上社长的?”

 

  英二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想,因为我适合做社长,所以才被选上的。”

 

 

  丰田大总管石田退三在《商魂八十年》里曾经这样评价他:

 

  东大工学部出身的技术员,又是汽车狂喜一郎的得意门生,同时也是亲身经历过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草创期,苦难期,中兴期的元老重臣。自从我这个对于汽车一窍不通的外行人进入公司以来已经20年了,他一直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互相提携的朋友。能够让丰田英二接任社长,我很放心。

 

  正式坐上社长位子的丰田英二,下一步的使命是——带领丰田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崛起。

  

 

 

  雷克萨斯背后的灵魂之问

 

  1983年,丰田总部,高层机密会议。

 

  当媒体和公众以为又是丰田例行公事的总结、表态和发表鼓舞人心言论的会议时,会议室的门突然封闭了,接下来才是这次董事会真正的,也是绝密的话题。

 

  72岁高龄(当时已经退居二线)的英二老爷子,对在座的各位CXO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灵魂之问:“在累积了半世纪的汽车研发和制造经验之后,日本究竟能不能创造出足以傲视当世车坛的顶级轿车?”

  

 

 

  换句话说,这部车的直接对手,将是长久以来盛名不坠的欧洲著名汽车厂牌:梅赛德斯·奔驰S级和宝马顶级7系轿车。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肃静。

 

  1980年代的丰田,虽然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8.1%,但它主打经济适用的卡罗拉凯美瑞皇冠,怎么看都跟豪华品牌没什么关系。

 

  然而,市场正在不露声色地发生着变化。

 

  随着美国战后的婴儿潮(1940-50年代出生的美国人)正在进入收入高速增长期,与饱经战争风霜的父辈们相比,他们有明显更激进开放的消费观,他们是丰田经济适用车的忠实消费者。但是,他们的眼光会越来越高,总有一天,他们会因为丰田不够高端,转而投奔BBA的怀抱。

 

 

  如果真要冲击顶级豪华车,丰田必须投入巨资开发新的发动机和底盘,就算把发动机罩下的一切都做到完美,它还要考虑乘坐的舒适性、内饰和外部美感——这些都不是丰田的强项。

 

  事实上,除了英二,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认同丰田向豪华车市场进军的号角。

  

 

  在英二的坚持下,丰田从偏安一隅的日本汽车制造商,跃变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1989年,雷克萨斯在美国上市,两年后,打败宝马奔驰,成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豪华车。

 

  这款车也由此将大和民族送上世界汽车强国榜。

 

  而这一切,仅仅源于这位老爷子浓缩了一辈子的“永不满足”。

 

  “满足是人生的大敌。”这是他的人生原则。

 

  就算年过80,还要一心向前,永不驻足。

 

  “人和企业一样,到了一切不能向前的时候,就象征一切都结束了。”

 

 

  关于雷克萨斯的诞生,还有一种更玄乎的说法:丰田英二有天晚上梦到他堂哥喜一郎在天堂被戈特利布·戴姆勒diss说“你车卖得再好也就是买菜车,你造不出豪华车”。得知堂哥在天堂被人欺负,英二才下决心进军豪华车领域。。。

 

 

  百年汽车巨子谢幕

 

  1982年7月1日,上午九点半,爱知县,丰田市,丰田街一号,丰田总公司门前草坪。

 

  53名丰田董事全体出席,丰田英二和丰田章一郎携手拉开绳索,刻在美国出产御影石上的新社名立即露了出来——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这次合并,丰田英二足足等待了32年,从37岁等到了69岁。30年,正好是人员交替的一个轮回。早在战后目睹丰田被迫产销分离的时候,他就有过合并的念头,但那时候他并不是当家作主的人。

 

  合并后,69岁的丰田英二功成身退,退居二线只当会长,丰田新一任继承人不是他自己的子孙,而是丰田汽车创始人、他堂哥丰田喜一郎的儿子丰田章一郎。

 

  他没有恋栈不退。

 

  交接班时,他对章一郎说:“我相信我提出的占据汽车世界市场10%——‘环球10’的目标,能在你手中完成。”

 

  (2018年,丰田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是11.1%)

 

  英二对丰田的梦想,用这句广告语总结最恰当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是最纯粹的期许,跟欲望无关。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东方古老的哲学: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1985年9月,退任会长的丰田英二的一张照片意外上了日本媒体的头条。

 

  这位72岁高龄的日本第一大企业会长,开了一辆普通的丰田车。

 

  摄影师都目瞪口呆。

  

 

 

  1991年,81岁的丰田英二卸任丰田会长,正式退休。

 

  卸任会长的前一年,日本天皇颁给他一等瑞宝勋章。

 

  这在日本是最高的殊荣了。

 

  但英二平淡地说:"颁勋章对我而言,就如同通过人生的期末考试之后,发表了成绩一般。"

 

 

  1994年,他入选美国汽车名人堂,成为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之后,第二位获得“美国汽车殿堂”大奖的日本人。

 

  2013年,整整百岁的丰田英二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离世。

 

  他最后栖身的医院,正是75年前,他奉堂哥喜一郎之命,在爱知县一片叫“红松林”的地方建造丰田第一座汽车生产厂时,为工友建造的小医疗诊所发展而来的。

 

 

  从爱车的顽皮少年,到国际汽车巨头的掌舵人,丰田英二不负堂哥之托,历经内外战争、政治胁迫、石油危机、国际震荡,终于把丰田神话圆满地交接给了下一任(堂哥的儿子)。

 

  丰田英二之于丰田汽车,就如同费迪南德·皮耶西之于奥迪,在一个家族汽车巨头企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不够戏剧,不够传奇,不够跌宕起伏,但足够真诚,足够动容。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