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新中国最早实行私家小客车牌照有偿拍卖的大城市之一,也是至今仍在坚持有偿拍卖的大城市。
上海实行私家车牌照拍卖,始于上世纪的1986年。那年中标牌照统一使用“沪A-Z”号牌,“Z”为自备私家车的第一个拼音字母,意在与公车相区别。一辆挂“沪A Z0001”号牌的凯迪拉克小轿车,开了上海乃至新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私家车先河。
为满足少数富人追逐“吉利”号牌的心理欲望,1992年,上海试行了一次所谓吉祥号码的14张“沪A-Z”牌照的竞拍,起拍价2万元,这14张号牌均在竞拍中告罄,总金额高达224.8万元。其中一张“沪A Z0518”号牌(注:518的谐音是“我要发”)竞价尤为激烈,经多次竞价,最终以30.5万元被一位苏姓人士收入囊中,苏姓人士将“沪A Z0518”号牌挂在奥迪豪华轿车上。据悉,“沪A-Z”号牌总共发了2000多张。
上海较大批量私家小客车牌照的拍卖,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1998年初针对本地产桑塔纳轿车,1999年底增添本地产别克轿车,2万元起拍。如要购买非沪产的国产车和进口车,仍须参与10万元起价的竞拍。此举遭国内其他厂商和不少舆论诟病为“地方保护”。
千禧年(2000年)初起,上海调整政策,对私家小客车牌照额度,实施无底价投标竞购,每月一次,中标者可购买国产小客车。这项政策,被众多传媒叫好,赞上海主动“拆围墙、破地方保护”。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2003年起,国产车和进口车上牌额度一秉拍卖,中标者可选购任何品牌小客车型,不分国产和进口,开放度进一步扩大。
此后改进的私家车号牌“无底价投标竞购”,理论上最低100元就能拍得一张牌照,实际上中标价却扶摇直上。为有效引导竞拍者理性出价,2013年4月起,再次修改拍牌规则,且增加额度投放量,增设首次出价阶段“警示价”,此举有效抑制了拍卖价不断飙升的势头,至今每月的平均中标价没有突破10万元,已经持续了5、6年之久。
上海实施“限牌调控、适度放开、有序发展”政策,最终赢得用户理解,社会认可。光阴荏苒,30多年后,至2018年底止,上海挂有沪籍牌照的私人小汽车302.17万辆,占沪籍汽车保有量的76.81%;对非沪籍号牌小客车,也采取十分包容态度,上海居民和外地长期来沪打拼的新上海人拥有的非沪籍号牌小客车200万辆,沪上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已经突破5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