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燕春:自主可控生态是应对“缺芯”的基本保障

  • 浏览量:178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21-08-09

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站在新五年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 新战略 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2个中外论坛+12个主题论坛”,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强国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在6月19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汽车‘芯荒’与中国对策”上,中国电子商会自主创新与安全技术委员会理事长冯燕春进行了主题发言。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和专家,大家下午好!特别感谢中国汽车协会邀请我来参加会议,刚才董司长和叶秘书长从整个形势到汽车行业缺芯的问题,做了非常精彩的概述和分析。

我是外行,我这几年主要从事自主创新和安全,我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咱们“芯荒”问题,也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些分享。

刚才叶秘都提到了,其实“芯荒”的问题是全球整个芯片行业面临的问题,再加上疫情,一些芯片厂商的停产、减产包括囤积。汽车芯片只不过是行业的缩影,我们国家为什么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到“芯荒”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持续在对我们高科技领域进行打压。致使几十年的供应链秩序打乱了,再加上我们数字经济的增长非常快,因此“芯荒”这样的现状以及可能维持的时间上,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刚才叶秘书长在结束他的演讲时,他说的非常到位,我们面临“芯荒”时,我们的定力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我们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因为过去欠帐太多,现在发现谁也指不上了,只有自己救自己。因此我觉得寻找我们车规芯片自主创新才是出路,也是我们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6月初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乔司长在“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也讲到了,国际上整个芯片,半导体产业面临格局大调整,我们只不过遇到了实际的困境以后,我们要看到这种格局的调整,对我们来说既有风险又有挑战。风险就是刚才说的我们现在脖子被卡着,卡多久?

叶秘书长也有了分析,无论卡与不卡,我们都知道车规级的半导体实际上自主率,我从董司长和叶秘书长演讲当中,其实得到两个数字,一个是15%,一个是5%,这是MCU的,其实这种状况,不管数据上是多少,但实际上我们的差距都能得到一个共识,我们差的太多。因此,这条路还是很漫长的。

我们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就是芯片的制造和芯片的使用。芯片制造和使用方面,其实我们也能够看到我们面临不足。我列举的,比如说投入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测试认证平台等等,缺的问题实际上是方方面面。芯片制造这一块,我不是专家我提不出更多的意见。我想就芯片的使用方面,叶秘书长也讲到了,芯片使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困境,但也不是说不能解决。我想就这一点谈一下我的认识。

刚才讲到了我们车规的芯片,它的高安全、高可靠、高适应、高稳定性。汽车的使用环境也比较复杂,你要适应世界各地不同恶劣的天气,包括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们老百姓或者说用户他追求的是更安全、更舒适和更智能的体验感。

再加上我们现在从芯片的设计到测试,测试完之后的周期特别长,测试要两到三年,你要投入到产线,五到十年都在供应链上,因此这个门槛太高了,它以后递进起来就非常慢,这个是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工信部领导在这里,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症结,怎么解决?在座专家比我们有办法,但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怎么应对这个挑战?

第一,政策支持,这方面我觉得接二连三的,我们几大部委,特别是工信部在一些政策导向上,包括刚才董司长说到的,我特别同意他的观点,政策要导到大家敢用、主动用、想用。同时打通产学研,企业呀、高校呀,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我们汽车协会,这些年一直在勤奋的耕耘着。

第二点就是生态发展,我在搞自主创新这几年,感觉生态太重要了。大家想一下我们的华为鸿蒙生态,麒麟生态、申威生态,好的成长就快,生态发展这一块也是我们在汽车这个领域一定要重视的。再有就是安全体系,这个我后面还会讲。

刚才叶秘书长也提到了,操作系统是我们生态整个的基石,未来我们的生态是中国芯+中国软,中国软操作系统又是软件连接芯片和业务,以及我们的车上各种功能、性能,以及将来路、云、网核心的系统,因此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的。

我们也非常欣慰的看到,我们国务院发的文件,其实这个文件当时特别提到“整车企业需求为牵引,发挥龙头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的作用,能够把国产芯和国产操作系统用起来”。在上海车展上我也关注到了咱们的芯驰+中国电科普华AUTOSAR操作系统的底座,普华在汽车电子操作系统上也是耕耘了很多年,也是通过了国际标准的认证,这也确实是很好的尝试,刚才其实叶秘书长也讲到了其他的,我相信我们现在面对汽车行业的需求,大家发力也很多,我非常同意我们操作系统不可能太多,多了之后后面会对生态、产业、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说到生态,我还要强调一下,安全体系,这个大家也明白,我们强调中国芯和中国软的时候,中国芯就是我们在提升软件的架构还有算力方面需要芯片支撑,同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安全性。安全性这个问题上,原来特斯拉出现问题大家在微信群也看到了不同的报道或者宣传。他们问到我说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就这个问题上,早在十年前我们有关机构就发现了汽车软件上的问题,比如说我们通过车上的娱乐系统,进入到它的操控系统,然后能够导致车在某些操控上失控。基于安全问题,只要它今后智能化,现在整个车就象一个大手机,大的移动智能终端,这个问题就会存在。因此我说的发展中国芯和中国软,其实在安全上更显得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你对自己的问题。刚才其实叶秘书长列了整个生态链,从硬件软件再到其他的,我们整个生态链上其实有好多的安全隐患。因此除了我们在车本身的安全性能上要经得住测试以外,我们还应该在Safety和Secuirty方面,其实只有车在这两方面要求是最高的。我今天上午也去了一家安全厂商,我非常欣慰的是国汽智联已经开始模拟车,让一些搞安全的去众测,在模拟车系统当中发现它的问题,这也是非常好的开端。

这也是几个部委发的文件,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安全能力来自于哪里?从我这几年搞信创,信创这个事是好的,但是我们要客观的看待问题,国产化、自主可控就是安全的吗?恰恰相反,我们自主可控并不等于绝对安全。因此在专委会成立的初期,我们就以测来促建、促强。“测”比如说做了自主度的测评,就软件的原代码成份,我们多少用的是开源,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安全漏洞问题,其实车也是一样存在问题的。

再有刚才说的众测,我们在整个车的系统跑起来时,可能需要众多“白帽子”也好,信息安全测试员也好,要主动发现问题、试错、纠错以及不断的延伸来提升我们的安全能力。

最后我想做一个总结,也就是说我们在发展自主创新大的核心技术进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观念,中国芯、中国软形成合力共测、共赢、共用全流程齐心协力做这件事,那么这件事我们才能做好,我觉得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协会还有我们工信部几个相关的部门,还要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做一些助推,特别是未来车联网上了云,包括路端和云端这些问题其实是非常多的。

当然,我看现在我们也有些布局,但是任何环节都不能少,而且现在车的安全问题,我认为它已经比网络安全问题还突出,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移动端这一侧,移动端后面连的东西会很多,包括我们的导航系统。所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我们整体去考虑的。

大家说到缺芯问题肯定不能回避,现在我们在国际大的格局下,缺芯肯定是我们近阶段来说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关注了美欧峰会,上面也提到了美国和欧盟启动了TTC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它也面对全球供应链的格局调整,它们也在不断的去站在它们的立场,采取很多的措施。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到欧盟的“罗盘计划”,未来它的工艺要突破两纳米,而且它的产能要增加到20%。美国现在大家也都清楚,它其实现在这么做也就是为了在芯片产业上要维持它绝对的霸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我想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主办方问我今天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我特别想对大家说的是,我们搞自主创新真的不是为了封闭自己。我们专委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主旨和宗旨就是面向国际、推动创新、注重安全、服务用户。因此我们特别希望能够跟善意的国际合作伙伴,能够共同去开放合作、共赢。

我想我今天主题发言就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