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远都不会有日本、美国的老车文化,这是中国消费者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
不用过分羡慕美国、日本的老车文化,中国有自己的消费文化养成方式,不是有一个所谓的老车文化就是成熟的表现,对于汽车蝶变、进化如此之快的中国市场来说,我们有着比海外市场更美好的发展方向。
老车文化是一种长期发展并且稳定之后的衍生文化,就像是一个细枝末节的市场,当所有人都玩过车,并且车已经成为普通消费品之后,才会培育出老车市场。
有老车文化的汽车市场有两个特征:汽车“白菜价”、销量震荡极小。
比如说美国市场,普通人只要勤快努努力,1-2年的积蓄就能买一台品质不错的产品,比如说奥迪A5或者一台牧马人,而且美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大多数时间波动都会在3%以内,比如说1995年-2007年这12年销量都在1600万量级,没啥变化。
美国市场的汽车文化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沉淀,所有人都不认为买车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价格低。
美国之所以人口少但每年买车人数多也就是这个原因,他们换车的频率其实很高,过去10年美国市场至少销售了1.5亿台新车,而美国市场一共才3亿多人。
我们呢?我们的13亿人在过去的10年里卖出了两亿多台汽车。
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汽车销量只是美国的140%左右,说明美国所谓的老车文化,还是少数人的文化,更多的美国人习惯新车,因为便宜,所以出了新款车型老款车型可以毫无压力的卖掉。
3万美金买的牧马人,开了3年还能卖两万美金,损失的1万美金可能就是3-4个月的薪水,丝毫不心疼。
以美国市场反过来思考中国市场,美国市场之所以有老车文化,是因为大量的人在玩了N台新车之后看淡了汽车文化,才开始对老车有情怀追求。
中国市场永远也不可能有老车文化,原因很简单,你不可能指望一台连好车都没有怎么开过的群体,反过来喜欢过一台非常便宜的老车,然后让他告诉所有人,这是情怀。
情怀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经验之上的。
中国人不需要老车文化,一方面是我们的汽车仍然是“高奢品”,这种定义远远大于奢侈品,一台汽车随随便便十多万,花去工薪阶层多年的积蓄才能买一台车,新车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群体的用车需求,所有人都在面子、品牌的驱逐下想要换最新款的车型。
在没有开过更多车之前,是不会玩老车的,老车是精神的追求,而精神追求一定会建立在足够的物质基础上。
我们拥有13亿用户,仍然有大量的用户没有拥有第一台车,所以在汽车真正以轻资产的状态走入家庭之前,老车文化都没有必要兴起,更何况所谓发达市场的老车文化,不过也是小部分人群的玩具而已。
其实所谓的老车文化同样也是一种经济的负担,所有品牌的老车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维护,故障率直线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欧洲、美国、日本市场养一台老车都非常费时费力,这些只是有闲钱、有时间的群体的大玩具罢了。
一个市场衍生出一个文化,中国市场需要的是更入门、更好的新车文化,而不是舍本逐末的老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