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建第一座换电站时,大家认为蔚来是在搞历史倒退。2022年蔚来的换电站已经建到第1000座时,大家还在追问,蔚来的换电什么时候才能盈利。但是,如果蔚来从来都不指望换电能盈利,而是把它当成基础设施一样的投入,然后去拉动其它业务时,换电本身挣不挣钱,重要吗?
从第一座换电站到第500座换电站,蔚来花了1228天。可是从第500座到第1000座,蔚来只花了280天。再加上蔚来总裁秦力洪也坚定地表示:“只要蔚来这个品牌还在,换电业务就会永远干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蔚来在换电这条道路上的投入,不仅不会缩减,而且会持续扩大。
截至2022年7月15日,蔚来的换电站总共建了1019座,按照单站估价200-300万元计算,光建设成本就达到了30亿元,运营成本还没有计算进来。而且,蔚来首任车主每个月有4-6次免费换电的权益,怎么算这都是一件铁定赔钱的生意。
但是,蔚来的换电站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五纵三横四大城市群,到2025年规划覆盖全国九纵九横十九大城市群,高速公路每150km就能找到一个换电站,城市内每个蔚来用户常驻地半径3公里范围内都有换电站。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覆盖率,基本意味着蔚来换电可以像加油一样方便了。
既然换电短期内不可能盈利,那么蔚来为什么还要这样烧钱呢?这就是蔚来换电模式的关键词:联动。
首先是超充联动。
电动车下一代开始上800V高压平台后,快充功率普遍会达到400-500kW。高功率超充桩的规模化铺设,对于电网的容量有极大的压力,必须要依靠储能与电网的双向打通去分担电网的冲击。而蔚来的换电站,平均一个站点存大约9块电池,是一个天然的储能站。蔚来将来的500kWh超充桩,完全可以围绕换电站去建,无论是数量、功率、后期维护,蔚来相比其它车企都有先天的优势。
其次是数据联动。
蔚来有一个能源云,接入了所有的站、桩、人、车,是整个蔚来能源服务网络的大脑。能源云可以实时监控所有站点、电池的运营状态,实现智能调度,还可以与用户的出行线路规划、站点建设的仿真辅助决策相关联。也就是说,能源服务在蔚来这里不是拍脑袋的,而是数据驱动。蔚来将能源服务当成了一个产品去打造,一如特斯拉打造制造汽车的工厂。
最后是能源联动。
这是一个想象空间很大的事情。蔚来在产品上实现了车电分离,在商业模式上实现了电池资产的流通,那么天然就有了一个做“电池银行”的条件,既能保证用户体验,还能提升运营效率。而且,考虑到电池还有回收、梯次利用、原材料拆解等长产业链,蔚来手中的电池又相当于是一座“矿山”。
这样的联动性下,蔚来没有必要把换电本身看成是一项业务,也就不会指望换电本身带来盈利。
但是,随着蔚来全新设计的电池、全新的换电站、全新的第二品牌到来,蔚来的换电站也将会在近几年遭遇资金之外的第二轮重大考验。这个考验在于,新的电池规格与换电站,是否能与现有电池相兼容,是否有足够的柔性?一旦走量的蔚来ET5和第二品牌车型开始交付,蔚来的换电站能否承受随之而来的规模压力?这都是蔚来换电模式接下来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最近灰熊做空蔚来的事情沸沸扬扬,大意就是蔚来把电池卖给了相关联的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然后这部分电池的总数量超过了蔚来Baas订阅+买断电池的数量,所以蔚来存在虚构收入。虽然,这个说法既不符合企业运营的逻辑,多卖的电池对蔚来整体营收的影响也非常小,但是却侧面反映出蔚来对于企业竞争体系的思考是超前的,是不被很多业内人士理解的。
不过,如果蔚来一开始就是从全盘角度去思考问题,以用户的全程体验作为核心竞争力,那么所有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呈现,都是每一个阶段里自然而然的结果。过去蔚来在基建、研发、服务等方面“烧”的钱,他们并不认为是亏损,而是一种投资。一旦战略目的达成,蔚来就可能会越跑越快、越跑越轻盈。
算小账还是算大账,这件事情要放在更长的周期来看。而我们也看到,当年蔚来那些很超前的想法,那些被舆论惯性误解的想法,如今正在一点一点被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