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董事长首度回应入股戴姆勒,称该项事宜6年前就签了协议。
7月29日,徐和谊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入股戴姆勒跟形势变化无关,而是多年前就定下的。至于延宕6年双方交叉持股才落地的原因,他表示需要在“若干年之后”才能解释。
本月23日,北汽集团突然发布公告称已持有戴姆勒5%股份,并称此举是为“加强双方长期战略合作”。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新闻稿中表示,投资戴姆勒可以增强双方在管理和企业战略方面的协同和支持。
根据《新闻联播》的报道,该项投资所需资金接近200亿元人民币,这5%的股份使得北汽集团继吉利和科威特投资局之后,位列戴姆勒第三大股东。
作为一桩长达6年的交易,北汽集团似乎还有难言之隐,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监管收紧
从戴姆勒的角度来看,其所在国对海外投资的监管趋严是个绕不过的话题。
一个可以类比的案例,就是吉利。
2018年2月,吉利在二级市场上耗费了大约90亿美元,获得了戴姆勒约9.7%的股份,坐上了戴姆勒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但是很快德国的一些官员就质疑该项收购没有及时披露,德国经济部长甚至表示德国的开放程度不能被他国利用,为此还启动了一项调查。
虽然最后的调查结果是无害的,但监管正在收紧、对于涉及关键领域的投资越发敏感的趋势确定无疑。
交叉持股屡受挫
在监管层面之外,还要看戴姆勒的态度。
按照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说法,早在2013年双方就签署了有关交叉持股的协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间距离戴姆勒-克莱斯勒组合的黯然结束也只过去了6年。
此外戴姆勒和雷诺-日产也在2010年形成了交叉持股的关系(互相持股3.1%),但今年4月份传出了双方合作可能结束的消息。
上述几次交叉持股案例最终都“晚节不保”,这多与双方体量不对等、在技术分享和债务承担方面容易引发矛盾等密切相关。
可能是关于“交叉持股”的惨痛回忆有点多,在今年3月份宝马董事长克鲁格表示和戴姆勒的合作甚至可以考虑“交叉持股”后,戴姆勒并未进行积极回应。
所以对于和北汽的“北戴合”,戴姆勒虽然表达过支持,也签了协议,但具体落实相对缓慢。
出海审批趋严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是“技术”。
在接受采访时,徐和谊表示在2013年签署协议后,一直在根据德国那边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批,用了两年时间走各种流程。
他还强调了严格按照国内外法律推进相关事宜的重要性,也承认北汽是国企,进行类似操作缺乏经验,所以格外小心谨慎。
近几年,国内对于企业赴海外投资的监管也在逐渐完善,类似于北汽入股戴姆勒这样动辄需要数百亿元人民币资金投入的项目,审批无疑是必要程序——这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