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翻身碾压自主品牌,吉利汽车猛推新车守擂

  • 浏览量:3844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8-11-02
 
        短短9个月的时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痛失10个点。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39.14%,较去年12月份的48.75%下滑了近10个点,占有率为近4年来的低点。
 
        “相比去年,今年我们已经完全感觉到了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的压力。”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合资品牌在10万元以下市场上,布局更多的是轿车,而今年以来,不断有合资车企将SUV的价格下探至10万元甚至7万元以下,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全面失守之后,SUV市场也面临根本挑战。
 
 
        “过去的阶段,车企还都是在增量市场竞争,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完全进入存量市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告诉记者。瑟瑟寒风中,10月上市的多款主流自主新车,都选择以低价博量的路线。自主品牌的打法也开始从上攻调整为守擂。
 
        吉利的压力
 
        在9月份排名前十的车企中,吉利是唯一一家销量实现同比增长的车企。9月份销量达到12.44万辆,同比增长14%,前9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13.6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7%,已经完成全年158万辆销量目标的72%,并将有望超越。从现状来看,吉利可以说是所有自主品牌中,最不用担心生存的企业之一。但包括安聪慧和林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得最多的还是“生存”。
 
 
        年是吉利汽车的产品大年,短短10个月的时间,仅吉利品牌就快速地向市场投放了2款全新车型,以及5款改款车型;领克品牌也推出了2款全新车型。新车投放数量达到10款。而在10月31日晚间,吉利又推出了基于BMA架构的首款SUV车型缤越。对于市场来说,新车是拉动销量快速上涨的最直接因素之一。事实上,过去两年,吉利汽车的销量能实现“三级跳”,很大程度依赖于新车拉动。
 
        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每年近10款车的密集投放节奏并不可持续。市场急转直下,合资品牌强势抢食,作为自主“一哥”的吉利想要继续保持前两年“三级跳”的增速,也将十分艰难。
 
        这种艰难体现在: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升级,还必须成本可控。而成本可控的前提则在于,必须依赖于规模提升和核心技术的掌握。
 
        通过与沃尔沃的协作,吉利打造了CMA和BMA平台化架构,开始在平台技术上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但在规模上,吉利仍需要做大,才能抵御外资品牌如大众、通用价格下探所带来的压力,后两者目前在全球的年销量已经达到了千万辆规模。
 
        “我们必须要做到做一辆,就成功一辆。”安聪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对于吉利当下的新车,内部的要求就是必须达到月销万辆的规模。在安聪慧看来,市场给予企业犯错误的时间窗口期已经过去,短兵相接的市场环境之下,不犯错是保证生存的第一要务。
 
 
        从上攻到守擂
 
        要求发展,当然不能只寄望于在中低端市场做大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向上,在更高价格的市场上与合资进行正面竞争。
 
        在当下,自主品牌的市场售价绝大部分还集中在10万元以下,即便是已经在高端化方面作出了诸多尝试。根据吉利的财报数据,吉利汽车目前的平均售价依然不足9万元。在15万~20万元的价格区间,包括领克、荣威以及传祺等自主品牌还能有一定份额,但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基本上难觅自主品牌踪影。
 
 
        广汽传祺此前推出指导价格在16万~26万元的GS8,今年以来销量节节走低,9月仅销售4200余辆。荣威上半年推出的高端SUV车型RX8,每月的销量也在2000多辆徘徊。吉利博瑞是吉利品牌向上的一款重点车型,在2015年上市后,这款最高指导价格接近23万元的中级车在2016年曾创下6.5万辆的销量,但2017年销量下滑了34%,仅为4.3万辆,今年以来,吉利推出了新车型博瑞GE,整个博瑞系列9月份销量达到5289辆。
 
        市场急转,自主品牌的打法开始从上攻调整为“守擂”。面临合资下探时,在短期内如何稳固10万元以下的市场?上述车企都依然采取“以大打小”的策略来应对。在同一级别的细分市场,在同等价位区间,以更加丰富的配置、更大的空间和更具价值感的产品来赢得消费者。以刚上市的缤越为例,虽然起售价格不足8万元,但其却搭载了L2级自动驾驶技术。而上汽荣威此前上市的入门级轿车i5,起售价虽然仅6万元左右,但却搭载了斑马互联网系统以及ADAS高级主动安全辅助系统。这些配置在同价位合资车上几乎难觅。10月31日上市的长安CS35 plus以及全新广汽传祺GS5,虽然起售价格都分别集中在7万元和10万元左右,但配置都超越同级合资。“我们先要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价值感’。”林杰说。
 
        “以大打小”在短期来看,无论是对于自主品牌的成本还是利润,都将产生拖累,但在面对高端化这一永恒的挑战时,也唯有如此,方能慢慢积累口碑,守望真正能实现突破的那一天的到来。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