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放牛娃李书福每天拿着每天不到两毛钱的薪水,一个暑假赚了8块钱,与同龄人相比,攥着厚厚零碎票子的李书福,在那会真的不算穷人。
因为爱“折腾”,在李书福的过往云烟中,他给别人照过相,研究过冰箱配件,它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获得了成功,这一年,李书福只有16岁。
16岁,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样子,年轻也有着这个年纪该折腾的劲儿,这一年因为身心疲惫,他甩手制造厂给了乡镇,自己跑去上了大学。
因为爱倒腾,20多岁的李书福又做起了家装装潢材料,需要知道的是,这一阶段的李书福,严格意义上已经不算“穷人”,他不仅仅把当年送给乡镇的厂房买了回来,而且自己设计的家装材料也卖到了国外,有头脑的他还对自己的设计申请了专利,拥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
20岁,也大抵是青葱岁月的年纪,但这个时间李书福已经在倒腾自己的家装以及后来的摩托车视野,与同龄人相比,已经不能用赚取第一桶金来形容他,用同龄人的巅峰再为贴切不过。
这一年,它也算得上鲜肉一枚。
其实李书福进入汽车行业也算得上厚积薄发,90年代末期,年纪大约40月的李书福,开始涉足汽车行业,在当年那个时代,汽车政策是不会向着民营企业倾斜的,几大国企、地方企业在温床中要星星有星星,要月亮有月亮。
早期的吉利汽车,甚至连一纸准生证都没有,全靠着李书福自己折腾,通过各路途径,终于在2001年拿到了生产资质,这只民营企业,第一家具有造车资质的汽车品牌。
其实自由舰、豪情这些早期产品的诞生,李书福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眼看着年过半百自己的汽车品牌还没有市场,与大众、丰田这些巨头还有着极大的差距,但合资品牌毕竟有高度在其中,所以李书福掐准了低端市场,把吉利品牌丢在低端价位中汲取养分。
这一丢,就是10年,在这十年中金刚、远景、帝豪等廉价车型帮助吉利走向了成功,直到吉利收购沃尔沃,让李书福有了平台挥洒自己的汽车强国梦。
9年的激情挥洒,今年的吉利已经成为了自主品牌龙头老大,帝豪神车标签根深蒂固,数据显示李书福的吉利已经成为一个年销量150万台新车、1000家经销商网络的主流一线车企,而截止到今天,其市值已经达到千亿。
不仅仅收购了海外汽车品牌,更入股戴姆勒,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
从一天赚两毛钱的放牛娃,到今天的吉利汽车,李书福的一生可以说全靠折腾,短短20年,中国汽车工业从弱到强,也许靠的就是这些企业家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