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对江淮的质疑声不断,揪住一个错误不放手,质疑声甚至蔓延至还未上市的嘉悦A5上。
不可置否的是江淮一个换车周期之前的确犯下了有些错误,但是在国产车整体生产水平拔升不少的情况下,今日江淮并非昔日能比,江淮大众合资之后,江淮不仅仅引入了更加出色的VDA生产技术,而且也在潜心锻造产品力更加出色的轿车产品。
我们不去主观评判上一个换车周期内江淮翻下的错,更想聊聊客观数据下的“新江淮”。
数据最能佐证事实,江淮今年并不乐观,轿车、SUV销量随大盘下跌,市场的冲击让江淮也有些焦灼,但江淮的焦灼与其他企业的焦灼有点不同,作为商乘两线发展的企业,江淮商用车在海内外市场拥有不错的市场份额,这可以让江淮获得不错的乘用车推动力,东西墙互补的方式,多少让企业在研发成本以及企业运营上存在更多的容错率。
这也是江淮能够几次重回主流视野的根本原因,对于江淮来说,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意味着一次产品迭代升级,也意味着企业会多一线生机。在瑞风S3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江淮这一次的生机在嘉悦A5上,这是一次迎风口而上的全新产品。
SUV热潮继续褪去,轿车重回主流视野。
数据显示,2018年SUV市场份额下滑幅度高达6%,高于轿车的4%,而今年上半年SUV同比销量下滑12%左右,仍然高于轿车,很明显对于更多消费群体来说,轿车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吸引力高于SUV。
江淮今年押宝了嘉悦A5,瞄准的是10万级以下A+级紧凑型SUV市场,能将一线生机放在轿车品类,江淮这家传统国企动作转型比我想象中的更快。
事实是这样,传统国企对产品的把控由体系制度控制,新品设计、定位、管控都需要在3-5年之前立项,江淮乘用车风格更沿袭了商用车风格,一切都会非常的传统,但这次嘉悦A5布局轿车市场,并且拿出了足够主流的技术表现,大象转身难度虽大,但一旦调整完毕,飞奔起来将无法被阻挡。
当看到这台嘉悦A5时,你应该更加坚信这种想法才对。
嘉悦A5因为拥有“玛莎拉蒂”一般的前脸,被不少消费者戏称为“玛莎拉淮”,调侃归调侃,江淮嘉悦A5的总设计师Daniele Gaglione,作为前玛莎拉蒂设计巨匠,FCA 9年的设计从业经历让其充分了解欧洲设计文化,拥有主流汽车文化的意大利,更是让Daniele Gaglione前瞻性的学习到了设计美感的灵活走向。
所以在这台嘉悦A5上,我们看到了更具具有冲击力的前脸造型设计,譬如说“玛莎”式的前中网,锐利且层次感十足,而这一设计是目前自主品牌轿车体系中少有的风格体现,与热销的帝豪系、逸动系相比,更多的是一种颜值突破极限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视觉张力,刚刚好。
其实,外观只是嘉悦A5征服消费群体的第一道开胃菜,内饰更精致化的设计风格,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德国味儿。
无论是线条的简洁感,还是布局的形式化,均与VW不谋而合,江淮大众动工两年之后,设计师更快更好的了解德国汽车文化,而且凭借着Daniele Gaglione多年的欧洲设计思想,在这台嘉悦A5上,你能找寻出来的是更多的精致感。
简约却不简单,这种设计风格符合国人对精致的需求。
多而除了设计之外,江淮对产品质量的管理颇为严格,VDA成为了主要发力点。
VDA是德国汽车联合会的缩写,这是德国汽车对产品审核的基本标准,目前自主品牌中还没有建立与VDA具有相同高度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套质量标准甚至严格到螺丝的扭矩拧紧程度,每一颗螺丝的上力程度都会刚刚好,通过蓝光检测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培养外派人员的基本素质提供人工的审核能力。
这套江淮投入两亿之多对产品线进行的升级,为的就是提升产品质量,而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不够出色。
唠叨一句:
关于嘉悦A5,我更关注的是它的产品售价,一台拥有高颜值,高配置以及高家用属性的紧凑型自主品牌,更多的希望它售价能够低一点,再低一点,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更好的拥有它,另一方面可以让江淮更好的通过它的成长恢复原有实力。
毕竟对于江淮来说,造车的态度以及造车的实力远远足够,不够的是市场信任度,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江淮,越优秀越被质疑,嘉悦A5是江淮重磅车型,如果它得以成功,江淮可以很好的化解消费者对它的误解。